本报记者 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因对券商给出的最新研报不满,爱康国宾于11月12日晚间向证监会等实名举报两名分析师。义愤填膺的实名举报信之下,缠斗多年的体检行业翘楚——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002044.SZ)究竟会否进行合并,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涉事券商国信证券(002736.SZ)解释称,系解读不一致形成误会,会与爱康国宾进行沟通。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美年健康证券部,被告知公司针对此事将不予回应。
中信证券某不愿具名分析师对记者分析称,爱康国宾仅针对券商的实名举报背后,猜测两公司此前有过接触。
作为体检行业巨头,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合并的成败,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否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某资深医药行业投资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目前无意为之,但在资本加持之下,两家公司未来仍有合并机会。
张黎刚手段十分强硬。这一次,爱康国宾发布公开举报信,向证监会实名举报。5年前,针对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提出的拟参与爱康国宾私有化,爱康国宾向商务部提出反垄断审查申请。一个多年想“买”,一个从来不想“卖”,两家公司的合并大戏如何演绎?
合并大戏研报“加持”
11月6日,国信证券发布研报《大跌事出有因,探寻阿里战略》,在这份调研上市公司美年健康的研报中,提到另一行业头部公司爱康国宾。11月8日,爱康国宾表示向国信证券方面送去律师函。
11月12日,爱康国宾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举报信称,国信证券发布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报告已构成误导性陈述,且其暗指的有关爱康国宾注入美年健康的潜在意向、安排或计划根本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爱康国宾质疑国信证券的合规性。在实名举报信中称,研报正文部分对爱康国宾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评论。除此之外,报告内容表示爱康国宾受疫情冲击,短期内并非资产注入良机,暗指相关方存在着将爱康国宾作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美年健康的潜在安排和计划。
爱康国宾认为,国信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报告过程中,未向爱康国宾求证或进行咨询,且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之间不存在任何合并或重组意向,该等误导性陈述会对爱康国宾的正常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国信证券随后回应称,可能各方对文本的个别表述解读不一致,进而产生了一些误会。目前正积极与爱康国宾联系,以便就相关情况直接沟通,争取消除相关误会。针对爱康国宾向证券监管部门等的投诉,也会积极配合。
多位券商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研报未对爱康国宾进行实地调研而主动对公司未公开披露的事项进行推演,其合规性存疑。除此之外,爱康国宾后续的强烈反应也是分析师未能预料到的。
“阿里系”缠斗
一个多年想“买”,一个从来不想“卖”。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拉锯数年的收购战如今因为一份研报再起高潮。
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同属“阿里系”。国信证券在研报中猜测,阿里减持美年健康的原因“可能在于注入爱康国宾及规避同业竞争”。天眼查APP显示,阿里巴巴持有美年健康8.02%股份,持有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的股份。
因控股股东资金需求,以及阿里的减持,10月30日至11月5日,美年健康股价累计下跌幅度达到29%。其中,11月4日、5日连续两天跌停。截至11月13日,美年健康收于11.92元/股,总市值46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体检行业翘楚,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合计达到近50%的市场份额。2015年,美年健康A股借壳上市,随后果断并购扩张,将慈铭体检收于麾下。
2019年,美年健康的收入达85亿元,市场份额达到31%,参股和控股的体检门店达到632家,服务人次超过2600万。而爱康国宾、瑞慈体检在民营市场的份额分别为17%、3.6%。
爱康国宾选择在2014年4月9日登陆纳斯达克,然而其上市后却未得到美国资本市场认可,于两年后退市,公司扩张进度受到影响。
在爱康国宾私有化进程中,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有意收购。俞熔于2015年11月30日发表公开信称,拟参与爱康国宾的私有化,并提出22美元/ADS的价格,随后两次提价至25美元/ADS。
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的缠斗,也是张黎刚与俞熔的较量。张黎刚当年发表公开信表示,反对任何恶意收购,反对一切试图影响爱康发展、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并向商务部提出了反垄断审查申请。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