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宣布了自己的退市计划。
11月25日晚间,如涵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来自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议以每股0.68美元的价格(约合3.4美元每股ADS),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实现公司私有化。目前,公司董事会已成立由三位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对该提案所涉交易进行后续的评估和审议。
上市即巅峰
相较如涵控股11月25日每ADS 2.89美元的收盘价,上述私有化提案溢价约17.6%。公告还显示,上述三位创始人目前实际拥有公司已发行和流通在外股份总数的约42.7%和表决权总额的87.8%。
此时距离如涵控股赴美上市,还不足一年零八个月。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价为11.5美元。但其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下跌幅度达到37.2%。而以11月25日如涵的收盘价粗略计算,其股价已经缩水75%。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如涵控股的主营业务为孵化网红做电商。截至今年9月如涵控股签约的KOL有180位,其中就包括其最大的网红,如涵控股CFO张大奕。
如涵控股对张大奕的引流作用依赖严重。财报显示,2017-2019财年,如涵控股在电商平台分别实现了12亿元,20亿元和22亿元的GMV,其中张大奕店铺的GMV占比均超过一半。此外,张大奕还持有如涵控股15%的股份。
但张大奕今年4月遭遇的负面舆论,也影响了如涵控股后续的营收。11月23日,如涵控股发布了截止2020年9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当期如涵控股2.485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9%,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44%下降至41%。但当期归属于如涵的净亏损同比收窄38%,至人民币3120万元。
直播电商“迟到”
如涵控股在财报中解释称,自今年4月以来,遭遇负面舆论的某头部网红开设的自营店铺销售额大幅下滑,是造成本季度净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财报也显示,当期如涵控股的自营业务收入为1.292亿元,同比缩减38%。第三方商家服务收入当期与自营业务基本持平,但同比增长了84%。
与此同时,在直播带货火热的眼下,再造一个“张大奕”也并不容易。相较李佳琪、薇娅等主播的纷纷出圈,如涵控股显示出自己在直播电商上的迟到以及培养头部网红方面的后继乏力。
上述财报显示,当期如涵控股的头部网红有8位,仅比去年同期多出5位。与此同时,平台模式下8位头部网红产生的服务收入只占总服务收入的28%,没有单一网红对总服务收入的贡献超过10%。此外,直播收入目前仅占平台服务收入的26%。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涵虽然竭力在培养新的红人,但是目前仍困于公司超大部分的营收由张大奕等头部创造。其他的红人们创造营收比例还是太少。加上从上市以来,如涵市值进一步缩水,未被资本市场完全认可。因此,如涵私有化之路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