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2020年违约企业破产重整有所增加 未来会是一种常态化退出方式

单美琪 孟俊莲 2020-12-11 13:29:45

本报记者 单美琪 孟俊莲 北京报道

“随着风险的暴露,投资者的策略也在转变,从产能过剩行业转到非产能过剩行业,从民营企业转到国有企业,从低级别企业到高级别企业。”近日,由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年信用风险年会在京举行,中证鹏元资深研究员史晓姗分析了2020年的违约和处置新特征。

“部分大型集团型企业、弱资国企或因为债务负担过重、国企改革而进入重整,近期也是这个趋势。”史晓姗进一步指出,“随着制度完善,未来,破产会是一种常态化的退出方式。”

高级别违约主体明显增加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个转折之年,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二波疫情正在欧美肆虐,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仍在上演。”中证鹏元总裁李勇在上述年会上表示,“全球在不断推高杠杆、货币宽松,全面经济恢复还很漫长。”

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也有一些新变化。李勇指出,今年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都有很高的增长。在信用风险方面与往年也有很大的不同,主体违约率较去年同期还是有所下降,但高级别违约主体明显增加。

展望明年,违约仍将继续,但会发生分化,信用风险正在经历暴露、化解和出清的过程。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及时调整评级方法和模型,评级理念应该更多的放到报表和发行人自身素质上来。

中证鹏元资深研究员史晓姗亦在该会上指出,随着风险的暴露,投资者的策略也在转变,从产能过剩行业转到非产能过剩行业,从民营企业转到国有企业,从低级别企业到高级别企业。而投资者的策略,又会影响债券发行人的融资,导致债券市场的“马太效应”。随着行业、区域黑名单的出现,投资者的风险无形中被聚集在小范围的投资品种,最后导致违约时的负面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融资环境,形成负向闭环。

对于2020年的违约,史晓姗认为主要呈现四个特征。第一,高级别违约主体明显增加,并且呈现集团化违约趋势。子强母弱、财务独立性不高,在今年违约中较为突出。例如,华晨集团、北大方正,业务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主要承担融资功能。盲目业务多元化,而忽略主营业务,也可能降低偿债能力,比如三盛宏业。

从地域看,今年违约主体扩大到天津、吉林、辽宁等地方债务压力较高的地区,且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例如,天房集团、盛京能源。这些弱资国企有两个特征,一是盈利能力较弱,比如,盛京能源,2018年以来一直亏损。其次是资产负债规模大,现金流紧张,比如,华晨集团、永煤控股。

从行业看,今年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减少,而交通运输、房地产、公用事业、汽车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违约数量占比较高。其中,房地产行业,风险由小房企扩大到大型房企,例如,泰禾集团、福晟集团。在三道红线政策下,须关注这些具有“高杠杆、慢周转”特征的企业。

境内外债券市场违约联动效应明显加强。受疫情全球化发展影响,美元债市场产生波动,而美元债多含有交叉保护条款,进而导致境内外风险出现高度重合。例如,泰禾、天房、宜华等均出现了美元债违约。

破产会是一种常态化的退出方式

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滑,公告债券违约案例不断增多。截至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信用债市场新增首次违约发行人23家,违约债券只数160只,违约本息达到122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违约率并未显著抬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26日,央行官网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在违约债券处置方面,史晓姗指出,2020年以来,延期兑付和破产重整情况有所增加。截至11月末,2020年已有32只债券公告延期兑付,新增12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目前全市场的累计违约回收率不足10%,从已有开始偿付的企业看,自主协商多采用“展期+现金兑付/部分债转股”的形式,回收差异度高。

其中,国有企业回收时间相对较短,主要是政府支持和舆论压力。但从今年违约的国有企业看,兑付能力和积极性有所弱化。相对于自主协商,破产重整的企业数量较少,但呈现快速增长。从公开数据看,普通债权的现金清偿率差异度也很大,小额债权人100%清偿,而大额债权人的兑付比例在4%-60%之间,同时结合债转股和留债方式。

史晓姗也谈到踩雷后如何处理的问题,她认为当企业有一定可变资产、竞争性业务时,适合自主协商。尤其是周期性行业里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随着行业复苏,将恢复盈利能力。此外,部分大型集团型企业、弱资国企或因为债务负担过重、国企改革而进入重整,近期也是这个趋势。随着制度完善,未来破产会是一种常态化的退出方式。

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债券市场的违约成本将提高,同时风险债券交易平台的建立为风险再次分配提供了场所。随着信息披露要求的提升、中介机构职责不断强化,投资者权利的保障将有所提升。只有留住投资者,债券市场才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