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215150709jYqB6ApWqA.jpg

动力煤飙涨超电企盈亏平衡线 缓解煤电矛盾长协能出多少力?

于玉金 2020-12-15 16:30:07

本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煤价大涨再次令电力企业吃不消。

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召集十家电力企业召开座谈会,研究当前煤炭供需形势,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有关煤炭价格限价,库存及进口煤松绑等信息传出。早在2018年,也曾出现过煤价进击,电力企业亏损“哭穷”,国家发改委出手限价的情况。

多年以来,煤电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根治,煤电长协成为平抑煤价的常用杀手锏,在更早的12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印发文件要求早签、多签、签实、签长煤炭长协,要进一步提高长协签订比例。

不过,煤电长协也并非十全十美的方法。有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电长协会有平抑煤价的作用,但调节的灵活性不足,如果将煤炭更多的签订长协,而市场现货可交易量越来越少,在极端情况下还会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

限价640元/吨?

在此次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后,关于煤炭限价640元/吨市场传闻甚嚣尘上。

据记者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6年底联合签署的《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2016年到2020年期内,建立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

上述机制将动力煤价格具体划分为三种情况,以2017年价格为例,绿色区间为正常,煤价位于500元-570元/吨;蓝色区间为轻度上涨或下跌,煤价位于570元-600元/吨或470元-500元/吨;红色区间为异常上涨或下跌,煤价在600元/吨以上或470元/吨以下。

对于为何会传出限煤价在640元/吨?易煤资讯研究院总监张飞龙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有关于动力煤价格限价640元/吨的传闻,但是具体细节并未得到证实,630元/吨—650元/吨正好是电厂的盈亏平衡线附近,因此限价640元/吨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上述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则表示,“煤炭限价640元/吨有误读,国家发改委仅是摸底电力企业的情况与诉求,而640元/吨刚好是目前电力企业的盈亏平衡线,国家发改委并没有在会议上要求煤炭价格不能超过640元/吨。”

“目前港口煤成交价在780元/吨-800元/吨的水平,如果限价至640元/吨,意味着煤炭每吨立即下滑150元/吨左右,这会导致惜售的情况出现。”上述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还表示,在2018年,由于气温骤降,交通运输受阻,彼时港口煤炭价格上涨至770元/吨,国家发改委要求卖方出售煤炭价格不超过每吨750元,也仅是限价20元/吨,2018年2月限价与如今情况也不同,2月临近春节,春节是全年用煤最淡时期,因此令“限价”显出了威力。

电厂进口煤采购松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2月14日发布的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显示,本期(2020.12.03-2020.12.11)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5000大卡现货成交价分别为654元/吨、588元/吨,分别比上期上涨20元/吨、11元/吨;综合价分别为609元/吨、551元/吨,分别比上期上涨12元/吨、8元/吨。截至12月10日,5500大卡、5000大卡离岸样本月度平均价格为621.97元/吨和552.57元/吨,分别比11月上涨19.32元/吨和17.08元/。

与此同时,曹妃甸港电煤现货价格高位继续大幅上涨。12月11日,CECI曹妃甸指数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价格分别为660元/吨、611元/吨、537元/吨,分别比12月04日上涨17元/吨、28元/吨和24元/吨,创5月22号以来单周最大涨幅。

时间进入11月,动力煤价格开始高歌猛进,刮起“黑色风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从2020年第43周(10月28日至11月3日)开始上涨,在过去6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5元/吨。

此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近来煤炭价格猛涨,与供给端存在缺口不无相关。“从供给方面看,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与此同时,临近年底,煤矿都以保安全为主,因此在了解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供应紧张时,矿企也不会加大马力去生产,以上种种导致国内产量没有全部释放;而从进口看,因疫情关系,蒙古国通关量减少,此外,中国从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也暴跌,国内国外两方面因素都导致中国煤炭市场供应处于难以放量的情况。”

而在上述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会议后,传出电厂进口煤(除澳洲)采购全面放开,不得限制通关。

张飞龙认为,“进口煤放松方面,如果能有效通关、加速通关肯定是能改善目前短期供应的边际情况,但具体还要看落地情况。”

上述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部分港口目前确实收到加快通关速度的通知,放开煤炭进口仅是填补供不应求的一定缺口,因此只能放缓煤炭价格上涨的进度,但并不会令煤炭价格掉头下跌。”

12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1月,全社会用电量6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

“用电量高意味着中国经济恢复快,而目前也并非全年用煤高峰期,下游用煤需求仍在爬坡过程中,通常在12月底才是电煤日耗最高峰,因此,目前煤炭价格易涨难跌。”上述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分析。

长协稳价

煤电矛盾由来已久,此轮矛盾可以从8年开始回溯。2012国内煤炭产能过剩,当年下半年煤炭价格腰斩,从最高的800多元/吨降至400元/吨,对于电企而言,煤炭成本降低,经营状况接连3年保持增长,2015年发电集团纷纷创下2002年以来历史最佳业绩。而这种情况在2016年出现反转。随着煤炭去产能步入深水,煤炭产量得到有效控制,煤炭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煤价触底后反弹,发电企业用煤成本大幅上升。

煤电长协因灵活性被视为缓解矛盾的良药,煤电长协锁定的时间也在逐步加长,从2017年的中长期合同签订的时间周期仅为1年到2018年将中长期合同周期锁定为3年,再到后来的5年煤电长协。

原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曾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把合同周期延长,对稳定煤价,避免煤价大幅波动有重要影响。”“至少避免煤价3年内再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可以保障电力企业效益,与此同时,如果煤炭需求减弱,也抑制了煤价下行空间,等于是电力企业保护煤炭企业,所以是双刃剑,是煤电互保的体现。”薛静还表示。

在12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印发文件要求早签、多签、签实、签长煤炭长协。文件指出,鼓励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签订3-5年有明确价格机制的中长期合同,规模以上企业的3年及以上合同签订量原则上不低于年度中长期合同总量的30%。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提高中长期合同签订比例,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2019年以来核增产能煤矿核增部分签订比例应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电力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年度煤炭使用量的75%,使用进口煤的电厂,国内煤炭使用量的80%要签订中长期合同,规模以上煤炭和电力企业2021年签订的供需双方、产运需三方中长期合同数量均应不少于上年。

张飞龙分析,鼓励煤电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签订3-5年有明确价格机制的中长期合同能够将整体的供求结构相对稳定下来。

不过,张飞龙表示,目前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后,产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比如煤炭供应端高度聚集在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三西”地区,地方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今年内蒙古倒查20年,2019年神木矿难后陕西的安全检查,都会导致阶段性的煤炭供应偏紧;另外社会库存的整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环保安检之后,坑口地区“库存”大幅下降,坑口的社会库存体系是缺失的,导致煤炭价格容易剧烈波动。”张飞龙说。

责任编辑:于玉金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