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时隔近一年,又有中资小股东挂牌欲出清史带财险股权。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一份保险股权转让公告,挂牌标的为史带财险的280万股股份,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2%,转让底价为448万元,挂牌时间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15日。该笔股权的转让方为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史带财险排名第6的小股东。若转让完成,昆仑信托将彻底退出史带财险股东行列。
自2011年史带世界有限公司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入股史带财险之后,通过不断增持,持股比由2011年时的20%增长至97.58%,“史带系”成为控股股东。近两年,史带财险不断有中资小股东退出,且接盘方均为“史带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朱俊生向本报记者表示,从过去的历史轨迹看,这笔股权也很有可能被外资股东接下,“史带系”完全控股这家公司后,可以更好的执行自己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到,在外资股东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史带财险整体业务发展方向和战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外资控股97.58% 停做车险实现六年盈利
史带财险的前身是199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成立的大众保险,初始股东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大中型企业。
作为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2011年大众保险引入史带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持股20%,一举跃升至第一大股东。
2014年2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史带国际通过市场化运作,持有大众保险60%股份。同年7月,更名为史带财险。随后,该公司部分中小股东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决定进行股份转让。最终,史带集团累计持有92.42%股份。
彼时,史带财险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如果其他股东有意向退出,史带国际有兴趣继续接盘”。
去年6月,银保监会同意中金公司将其持有史带财险7200万股股份(占比5.03%)转让给史带责任保险。今年4月,史带责任险又从小股东城市地理信息手中接过180万股股份(占比0.13%),至此,“史带系”持股比例上升至97.58%。
而此次转让信息中原股东是否放弃优先受让权一栏显示“有股东未表示”,因此,外界猜测上述昆仑信托挂牌出清的股权很可能由“史带系”接盘。
目前,史带财险的股权结构为:史带责任保险持有11.094亿股,占比77.58%;史带再保险,持有2.865亿股,占比20%,两家公司的最终控股公司均为史带国际,史带系合计持股已经高达97.58%,距离100%控股仅差2.45%的股权。
其余4家中资股东持股比例占比均不足1%,分别是:杭州艾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395.2万股,占比0.97%;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120万股,占比0.78%;杭州银河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持有680万股,占比0.47%;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280万股,占比0.2%。
在朱俊生看来,外资想要独资控股史带财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母公司在国外发展的理念,更好的在国内市场实施。从过去合资寿险的经历来看,中外方股东因经营理念不同,而产生的争执和摩擦不在少数。
自外资股东控股之后,史带财险的发展策略也产生了变化。2011年至2014年,史带财险第一大险种为车险,承保连年亏损,业务占比一直在六成以上。更名后的史带财险根据公司控股股东史带集团的要求,自2014年12月起,暂停除上海地区以外的商业车险业务,从2015年12月起暂停上海地区的商业车险业务,到2015年底,史带财险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车险业务。其车险也在2015年,直接降为第五大险种,占比降至8.53%;2016年至今,前五大险种中再无出现车险身影。
砍掉车险保费势必会造成整体保费收入的下滑,但摆脱了车险承保亏损的阴影,史带财险也开始盈利。2014年,史带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7亿元,净利润3486万元。随着车险业务的退出,2015年公司保费下降至5.97亿元,净利润2534万元;2016年至2018年三年,史带财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12亿元、7.31亿元、9.156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8298万元、5970万元、5078万元。2019年该公司保费业务收入11.48亿元,净利润为4917万元。
朱俊生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健康险。很多公司和一些流量平台对接,利用流量平台来销售包括百万医疗险在内的险种,所以它成长速度很快,但现在健康险车险化的趋势也比较明显,不仅赔付率在增加,目前已有的模式也不太合理,财险市场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同质化,大家的商业模式就是简单复制,大公司大而全,小公司小而全,没有特点。”
坚持专业化发展 明确不做健康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史带财险的管理层迎来了“换血”。今年3月8日,银保监会批复了董颖为史带财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4月3日,银保监会批复周昊明担任史带财险总经理。
周昊明曾公开表示,车险非常大,但是盈利非常不容易。史带财险四五年前决定不继续做车险,这是当时听起来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当时看的不是很清楚,今天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没有人怀疑。同时,他也指出,健康险盈利也存在类似问题,史带财险也不做健康险业务。
虽然,健康险已经成为行业增速最快的险种之一,但赔付支出也在以更快的速度攀升,2019年全年,在获得840.29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同时,也录得超过40多亿元的承保亏损,已经取代车险成为财险公司承保亏损最严重的险种。
目前,史带财险主做工程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货运保险。“公司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借助美国史带集团在工程险、水险、责任险方面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史带财险在年报中说道。
另外,本报记者注意到,史带财险主要采取直保业务和分保业务兼顾的发展模式,2014年之前,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九成以上来自于直保收入。2015年,其分保费收入占比提升至57.9%,此后占比持续提升,到2019年,分保费收入为8.86亿元,占比提升至77.13%。分保费收入中,又分出较多保费,自留保费并不多。
朱俊生告诉本报记者,直保业务跟公司整个网点的销售能力直接相关,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中国市场的渠道,短期内就很难快速拓展业务。而再保更多的是和机构联系,更看重的是它背后的分保能力和技术,而史带财险母公司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和优势,所以它可以做一些再保业务,再分出。但对中资公司来说,这种做法比较少,因为没有背后的支持和优势,做这类业务也没有吸引力。
朱俊生认为,史带财险选择不做车险和健康险,而去寻找自己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来拓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它在业务方向上寻找差异化,在发展模式上也在寻求差异化,有利于走出“小而美”“美而专”的差异化道路,当它在某些领域深耕并具有了核心竞争力之后,业务自然也会随之成长。
“这种保费规模不高,却能实现较高净利润的险企,在我们看来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公司,这也是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推行的理念。我们希望监管也能够为这些进行差异化探索的公司提供一些政策和机制上的保障,比如更大力度的推动监管的差异化,让中小险企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去探索差异化。”朱俊生说道。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