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一棵橡胶树从开割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不停地奉献她的乳汁,层层叠在一起的刀痕印证了她功勋的一生, 但也面临“靠天吃饭”的难题。
正常情况下,云南新割胶季在每年4月中旬全面展开。割胶时节,云南省孟连县富岩镇大曼糯村班高组37岁村民岩冷每天深夜2点起床,赶到离家几公里外的64亩橡胶林开始一天的劳作。到了橡胶林,岩冷熟练地戴上胶灯,用胶刀在胶树上选择好割胶线,划出口子,接好胶水,然后将胶水装桶。
这样的割胶工作基本上都是深夜两点到清晨六七点。岩冷说,像他这样土生土长的佤族胶民,在他们小组有35户,橡胶收入几乎是村组各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
2019年,橡胶林遭受旱灾影响,岩冷家里的64亩橡胶林停割了4个月,与往年相比减少25%左右。受此影响,岩冷家的割胶收入仅16000元,作为一个五口之家,人均一年3000余元的收入让岩冷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
“保险+期货”项目让靠天吃饭的胶农找到了新的保障。仅岩冷一家,就获赔7117元,占年家庭收入的44.5%。
奔赴阿佤山区
2017年的一个傍晚,窗外风雨交加,南华期货项目组在会议室为橡胶“保险+期货”选址问题讨论得如火如荼。
“就是应该选海南,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项目组一位同事说。但这项提议被另一位同事否定了,在她看来,其他同业都选择了海南地区,我们可以考虑云南地区,那边有很多胶农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且种植橡胶面积并不小。
争议之下,时任浙江南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北新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期货及衍生品专业优势,为国家服务“三农”、脱贫攻坚多做贡献,可避开最热门的海南地区。
最终,项目组选择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该地俗称阿佤山区,拥有众多橡胶林,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是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
确定试点选址后,项目组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云南省分公司一道深入老区进行实地专题调研。据了解,老区县农民依靠橡胶营生,然而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天气环境的不确定,以及近年橡胶价格的波动性影响,胶农的生活收入难以保障,常常依靠政府的补贴。
从沧源考察回来后,项目组开始设计关于橡胶的期权保险方案,最终设计形成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下跌保险。通过前端胶农获赠的保险与后端基于保险的期货对接来建立价格风险“收集-聚合-传导-分散”的良性机制,真正形成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长期可持续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考虑到胶农卖胶的周期性,项目组在期权终端采用了亚式期权的结构,采用每日收盘价的算数平均数作为结算价,此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期权成本,进而有效节省单位保费,从而让项目资金产生更大的边际效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7月25日,沧源第一单“橡胶价格险”顺利出单,同时云南人保向南华期货买入期权产品进行风险对冲。
截至2020年,南华期货开展“保险+期货”模式的扶贫项目已达4年之久,覆盖4万亩橡胶林、4048户橡胶种植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2416人,涉及佤族、傣族少数民族2284人。
一次大胆的尝试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橡胶产业大州,2018年橡胶总产量逾6000吨。德宏州首府所在地——芒市是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天然橡胶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割胶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20年,天然橡胶受国内外市场复杂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指数近10年平均振幅高达41.4%。橡胶价格跌破生产成本,导致胶农弃割现象时常发生。
对于当地胶农的“痛点”,以往并无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2017年,橡胶现货价格高位下跌,胶农割胶热情骤减,导致当地橡胶种植业遭受严重冲击。随后,兴证期货、东吴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决定在德宏地区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
为减少胶农投保负担,试点所需全部保费由上期所支持,实现了让当地胶农“零支出投保”。
记者了解到,本次试点为当地的遮放农场、瑞丽农场所属2544户胶农提供了2000吨天然橡胶的价格下跌保险。本次试点最终实现赔付总计253万元,赔付率达到142%,赔付总额占到了前述两家农场2018年橡胶销售总收入的13.2%。
回顾这次试点创新经历,东吴期货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试点在保障橡胶价格下跌的基础上首次设置了最终赔付与实际割胶量挂钩的创新条款。这意味着,农民所获赔偿与经过当地农垦系统核对的实际割胶量成正比,当实际割胶量超过期初约定割胶量时,胶农即可获得全部保险赔付,这也是“保险+期货”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脱贫攻坚战里,为帮助胶农解决这种困境,期货行业合力攻坚克难,发挥期货行业特性,用“保险+期货”为胶农提供有效的价格保障,践行“保险+期货”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