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1231201433pNggzgZyk4.jpg

庚子年公益大考:抗疫成主战场之一,在灾难中成长|2021新年特刊

文梅 2021-1-1 08:47:32

文/文梅

回望2020年,“最美逆行”、“共克时艰”、“脱贫攻坚”等或将成为许多人心中不可抹去的年度关键词。对于中国公益来说,这同样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公益猝不及防地加入到这场抗疫之战中。从个人、公益机构到企业,一点点汇成了一道洪流,成为抗疫之战中一支特殊的力量。

抗疫给中国公益的2020年打下了特殊的印记。正如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觉醒被称为中国“公益元年”,2020年也将成为中国公益成长史中的重要节点。

如果说抗疫是中国公益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的中国公益也活跃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主阵地上。

2020年11月,贵州省政府宣布,省内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在脱贫攻坚战中,社会力量通过企业帮扶、扶贫捐赠、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不同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同步,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走过跌宕起伏的2020年。

疫情对企业公益的大考

2020年1月下旬,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众多医院乃至湖北全境医疗物资告急,正在疫情一线彻夜奋战的医护人员们,面临着缺少防护、药物、器械、食品的艰难境地。

与此同时,一批爱心款物正向武汉驰援。全国不少爱心企业及个人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捐赠款物,表达关怀。根据公益媒体统计,截至1月25日(正月初一)20时,全国大额捐赠款项已超26亿元(包括各募捐发布平台的相关项目),这其中还不含无法预估实际价值的物资捐赠,其中首批捐赠就过亿的企业就近10家。

据2020年10月中旬发起的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候选对象网络投票显示,为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慈善捐赠的企业达139家,其中捐赠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112家,这112家企业共计捐赠92.779592亿元,其中现金及有价证券51.571938亿元。以此计算,仅这112家企业的捐赠资金就占到社会捐赠资金的八分之一以上。捐赠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的80家,1亿元以上的32家。

实际上,企业家们在抗疫之战中所做的远非捐赠可以涵盖。一批企业以自己的专长,在资源筹措、物流配送、日常的交通运输、医务人员的餐饮接送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逆行者。

而在中国有效控制疫情之后,这些企业回到自己的主战场,投入经济复苏之战。中国经济最早实现了复苏,并成为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家功不可没。

2020年,除了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定向捐赠以外,许多企业还将目光聚焦于教育、扶贫等重点发展领域。

4月,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签署捐赠协议,将其持有的2亿股万科股票捐赠给基金会。

9月,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向福建、湖北、贵州三省捐赠14亿元,助力扶贫、救灾、医疗、教育等项目,其中福建省9亿元,湖北省3亿元,贵州省2亿元。

1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万企帮万村”民营企业家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表示,企业家赚了钱,就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义利兼济,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他坚持公益慈善事业的初衷。

据了解,自2015年10月,中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共同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全国已有近11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2.71万个村,带动和惠及150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规模之大、帮扶范围之广、投入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此期间,企业和企业家的持续关注和鼎力支持是推动这项事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灾难中成长,打造公益组织品牌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社会组织的参与为抗击疫情争取了很多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线抗疫需求和压力。他们展开慈善募捐活动,为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采购急需物资,提供资源对接和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在此期间,涌现出不少工作效率高、执行力强的公益组织。此外,还有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公益人和志愿者,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不顾感染的风险,依然穿梭在城市的各个社区,为大家送去急需的各类生活物资,他们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由衷认可。

但同时,由于机构人员专业度欠缺、信息公开不及时以及真假信息混杂等多种因素,导致疫情期间社会公众对个别公益组织产生质疑的声音,无形中又一次损害了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公信力。比如,武汉市红十字会及湖北省红十字会等组织在疫情发生后收到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捐赠,但由于资金拨付慢、物资分发不及时,一度成为舆论焦点。正如媒体在疫情期间的调查显示,接近60%的网友表示最关心的是公益组织的善款募集和使用情况。

就眼下来说,2020年因疫情导致的经济形势对公益组织必定会有较大影响,现实也对公益组织未来工作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益组织开展筹款和项目运作的同时,提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水平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公益组织才有可能将项目执行做实在、做到位,才有可能突破瓶颈,得到切实的提高和发展。

当然,公益组织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企业、捐赠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呵护扶持。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培养这朵尚在萌芽期的小花,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包容,等它慢慢长大。

慈善法规日趋完善,助推公益事业发展

回望时间日历,我们欣喜地看到,2020年推出的一系列公益慈善政策法规,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法典时代。《民法典》系统确立非营利法人的法律地位,将对健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会组织法人的引导和规范,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为公益事业发展规划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5月,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由此,慈善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有了更为明确的执行措施,将有力促进慈善捐赠与慈善组织的发展。

7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慈善法执法检查。10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慈善法实施促进慈善事业稳步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建议反思短板不足,有针对性加以改进。这将促进慈善法的进一步完善,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慈善事业将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的发展机遇期到来。

12月,财政部公布《财政部关于修改<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决定》。公益慈善的捐赠票据作为财政票据的一种,同样受到《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规范。《决定》的发布,将加速电子捐赠票据工作的推广速度。

公益慈善事业是社会救助制度和兜底保障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实现社会第三次分配的关键要素。一个日趋完善的慈善和公益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同时,更有鼓励和引导的作用。这意味着公益慈善机构可以放心放手去做事,而税前抵扣等制度性安排,一方面推动更多的普通人和企业心向公益慈善,与此同时,也可能为公益慈善机构获得更多的善款和支持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2021,中国公益求索之路

当我们告别2020,迎来2021,面对眼前这张充满张力又亟待完善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成绩单,面对未来中国公益之路可能遇到的若干挑战和考验,让我们保持初心,回归原点,不妨多些设问,多些反思,多些期待——何为公益?公益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益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些社会组织的事,还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设定?

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中国公益必须直面和解决社会失衡和割裂等社会问题,汇集公众意见,推动公共政策和制度创新,要从直接筹集资源、具体解决问题,向推动社会创新、改善公共政策方向扩展,从更深层次彰显公益的社会价值和深远意义。

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启蒙与教育是否已经完成?

提升公众公益教育,推动思想解放等层面的工作必须步伐加快。促进业界与跨界人士了解和理解公益慈善的全球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超越简单意义上施与受的公益慈善认知,追求形式与内涵的真正融合。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如何在具有国际共性的社会问题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公益慈善的国际化融合不断加剧的今天,公益慈善需要全球化视野和心态。因而,在新冠疫情病毒尚未被消灭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应拥有更广阔的心胸,承担更大的责任,在解决贫困、性别歧视、种族冲突、流行性疾病、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作用,凸显贡献。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和发展思想,中国公益组织走出国门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和国际发展援助成为必然,国际化人才建设和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

纵观当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公益慈善引领者,互联网对公益慈善事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比如以腾讯、阿里、新浪等为代表的IT企业合力创造了全新的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改变了公益慈善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扩大了公众参与,拓展了资源空间。在2020年新冠疫情抗疫行动中,互联网公益平台也成为公众了解和响应参与中国慈善公益组织行动的重要窗口,互联网公益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公益用行动造就了互联网公益慈善形态的“中国样本”,使之成为愈发重要的中国公益慈善力量。

放眼未来, 公益慈善行业亟须透明化、可信化变革,如何保证公益慈善行业透明化发展,重建信任机制,已然成为公益慈善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优势,可将公益慈善信任机制进行重构,正好对应性解决了传统公益慈善项目的流程复杂和暗箱操作等问题,进而实现“全民公益”的美好愿景。

新商业文明下,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必定会成为驱动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与发展的下一个核心竞争力,值得欣喜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许多国家已经不断凸显财经向善、商业向善的趋势,商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也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公益慈善事业的美好如阳光雨露,消弭风雪,抚平沧桑。

国民爱心奉献的力量如银河繁星,照亮他人,温暖山河。

2021,让公益与爱继续与你温暖相伴。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