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6日20点,新年以来,ST中捷、北京文化、ST冠福、ST金花、*ST新光、济民制药、翰宇药业、*ST盈方等8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问题被监管层查处。
全面推行注册制渐行渐近,于A股而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及时准确性则愈发重要。需要注意到,此前沪深交易所发布的退市新规中,新增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存在缺陷的退市指标。
接近监管层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阐述新增该项退市指标意义时表示,个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等方面长期违法违规,劣迹斑斑,其严重程度虽尚未构成重大违法,但拒不改正,甚至屡教不改,市场影响恶劣。
8家公司信批问题被查处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8家信披存疑的上市公司中5家为ST(*ST)股。市场人士认为,推行全面注册制之下,上市公司“马太效应”明显,已出现优劣两极分化。谁将率先打破退市新规信息披露问题“屡教不改”的底线?
1月4日,ST中捷(002021.SZ)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此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近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同日,北京文化(000802.SZ)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公司已被立案调查。
除此之外,1月4日,ST冠福(002102.SZ)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此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近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1月5日,ST金花(600080.SH)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吴一坚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收到上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书及相关监管关注决定。
同日,*ST新光(002147,SZ)公告称,因公司控股股东新光集团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与*ST新光其他股东间的一致行动关系,证监会决定对新光集团立案调查,并向新光集团法人周晓光了解有关情况。
1月6日,济民制药(603222.SH)公告称,公司因选择性披露,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同日,翰宇药业(300199.SZ)公告称,公司因大股东股票质押信息披露不及时、行政处罚信息披露不及时,收到深圳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1月6日晚间,*ST盈方(000670.SZ)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谁是“屡教不改”?
需要注意到,前述8家公司中,被立案调查的有5家,其中2家“火中取栗”信批问题与财务问题相关。
其中,ST冠福在2017年至2018年中,瞒报数十亿负债及对外担保领罚292万元,此次被处罚已不是首次栽在信息披露问题上。
ST冠福在2017年半年报、2017年三季报、2017年报、2018年一季报、2018年半年报中负债及资产披露存在虚假记载;2018年半年报未披露对外担保,存在重大遗漏;未在临时公告中披露对外担保内容重大变更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处罚前,2019年6月,因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近20亿元、未履行审批程序向控股股东提供3.81亿元担保及控股股东违反改正承诺等违规行为,ST冠福及公司控股股东暨4名实控人及时任财务总监已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其中,林文智、林文昌2人还被公开认定五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2020年4月,林文昌、林文智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被当地警方取保候审,因未及时通知上市公司履行信披义务,两人于2020年7月再收监管函。
除ST冠福外,北京文化的立案调查也指向财务类问题。其中,北京文化2018年年报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公司2018年报收入多计4.6亿元被立案。
需要注意到,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退市新规。本次退市制度的改革,新增了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存在缺陷的退市指标,成为一大亮点。
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委多次强调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加大对信息披露违法的处罚力度。
具体情形包括:证券交易所失去公司有效信息来源;公司拒不披露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等。监管层此前表态称,上市公司存在前述违规情形且拒不改正的,将坚决予以出清。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