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瑞斌 北京报道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急剧变化,让这届“百人会”讨论的内容广度和争议性陡然增加。
这届百人会最吸引眼球的爆点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的这句话:“如果某一位说,它既能跑1000km,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的安全,成本还特别低,那大家不要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2021年开年,新能源汽车圈便迸发出多项电池技术突破,“半固态电池”、“掺硅补锂”、“石墨烯电池”等等新技术如雨后春笋冒出,而正因为新技术的加持,多款电动车的续航也突破1000公里,引发了汽车圈关于新能源车的热烈讨论。
1000公里的分歧
去年11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欧洲电池会议上就表示,特斯拉正在开发一款可续航621英里(约1000公里)的电池。受此影响,国内电动车纷纷向1000公里续航而努力。
近期,有车企不断放出1000公里量产车消息:1月9日蔚来发布全新轿车ET7,搭载150kWh电池,续航里程1000km,将2022年量产;1月13日,上汽集团最新电动车品牌智已汽车,称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掺硅补锂”电池,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
而在1月15日,新能源汽车广汽埃安在其官微发布的一则石墨烯超级电池预告,宣称其新电池“8分钟充满80%点亮”、“NEDC续航1000公里”、“电动汽车进入月充时代”等。
受此影响,广汽集团在A、H股的股票集体迎涨,其中A股尾盘直接拉升至涨停,报收12.52元/股。不过,在1月19日广汽集团的股票迎来了9.39%的跌幅,可见资本市场对于这一技术还是持观望状态。
有专家认为,以目前量产新能源汽车的水平,最高可实现600+公里续航,现在要实现1000公里加快充,不太现实。超长续航能力+快充功能,本来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动力电池本身的更长更强,也需要国家电网等基础建设工程予以强有力的普及性支撑。
此外,以星星充电及万马充电等主流充电设备根本就负荷不了1000公里续航+8分钟充满这么大的功率,现在主流较快的也就120kw快充,即使这样也达不到8分钟充足80%。
有电池专家分析称,石墨烯是由碳分子网状结构组成的,本身不能存储电能。因此,它将主要应用于电池的负级。不过,无论是其作为电池中的主材料还是添加剂,其成本比普通锂电池材料都要贵上十几倍。
而古惠南解释道,欧阳明高院士说的是,续航达到1000公里,又要快充,还要便宜,是不可能的,大家忘了那个便宜。“我跟大家讲,今年的1000公里是肯定要出来的,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当然要解决充电桩的问题。”
众车企如何看待1000公里
在1月20日的大众汽车品牌媒体沟通会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的确在市场宣传上很受关注,但是否需要作为一个行业目标,还有待商榷。”
冯思翰还表示:“大众目前没有推出1000KM续航电动车的计划,如果电动车在追逐高续航里程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话,我认为这是恶性循环。”
同样对1000公里续航持有怀疑态度的还有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如果主流的车型都用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对社会资源将形成巨大的浪费。”近日,在威马W6的量产仪式上沈晖这样对媒体表示。
在蔚来发布1000公里续航的ET7和150kWh固态电池包之后,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也对媒体表态,其实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包并不会作为销售主力,用户的需求也没那么大。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包主要是基于换电和灵活租用中的一个长续航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灵活租用来享受到电池技术的进步和解决长途旅行时的续航焦虑。
在几家的宣传中,都强调了续航里程数据的同时,均对如何实现做了说明,蔚来宣称将采用150度电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但对固态电池的具体研发进度和技术细节未做过多说明;智己汽车说明了将采用“掺硅补锂”,在负极掺硅提升能量密度,补锂则提升了电池循环寿命,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20万公里无衰减。
有专家指出,这些车企虽都推出了1000公里续航的产品,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这些电池的实际续航还需要打个6-7折,换句话说,只能达到600-700公里的续航。正因为如此,现在新能源车企只会谈有多少续航,而对百公里能耗避而不谈。
在电动车百人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未来十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实施强链补链行动,优化供应链环境,推动供应链核心技术攻克,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二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安全、全气候使用等问题,研发动力电池、车用芯片、车载系统等关键技术。
显然,新能源汽车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当下用户还有很多实际问题未解决。企业应该联动上下游创造一个良好的用车环境,而非盯着续航制造一些宣传噱头。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