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201103413L5uLYuUdl4.jpg

疫情下外贸新趋势:沿海大省“脚步放缓”,内陆地区异军突起

徐芸茜 2021-2-1 11:00:36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从-6.5%到-0.2%,再到7.5%,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走出了一条反转向上曲线,最终以1.9%完美收官。疫情肆虐之下,中国外贸却因国外疫情蔓延企业停工带来的供给缺口以及防疫物资需求的大幅增长而出现“V”形反转,不仅好于预期,而且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表现如何呢?

1.jpg

4.jpg

根据31省区市对外公布的2020年进出口数据显示,从进出口规模来看,广东、江苏、上海三个外贸大省仍位列全国三甲;但从增速来看,贵州、四川、河南三个内陆地区同比增速位列全国前三,其中贵州增速更是达到20.6%,是全国唯一一个增速超过20%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全国仍有19个地区外贸实现了正增长,其中7地进出口总额超过万亿。尽管粤苏沪浙沿海外贸大省进出口规模仍然靠前,但是增速相对放缓;而中西部地区则异军突起,安徽、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出口增速均在10%以上,贵州和云南甚至高达30%以上。

整体“南高北低”,7地跨入万亿梯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中国进出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月份,受疫情以及春节假期影响,当月对外贸易同比下跌7.3%;2月份,对外贸易同比下跌16.7%,环比下跌39.5%;3月份跌幅收窄,同比下跌4.3%;4月与5月份,跌幅进一步扩大;到6月份,对外贸易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下跌,首次出现正增长,当月同比增幅为1.1%。此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月向好,走出一条“V”形反转路径。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外贸增长1.9%,规模32.2万亿,外资增长6.2%,规模达到近1万亿。特别是外贸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外资跃升为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对此,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指出,这充分说明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国外贸外资的韧性,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总的来看,这些成绩用大白话说就是市场需要、企业努力、政府帮忙。”储士家说。

纵览全国各地去年外贸成绩单,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其中,外贸大省广东以7.08万亿的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第二是江苏,进出口总额为4.45万亿;上海3.48万亿排名第三,前三甲进出口总额几乎占到全国总额的半壁江山。

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分别是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四川、天津和湖南,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38万亿、2.32万亿、2.2万亿、1.4万亿、0.8万亿、0.73万亿和0.66万亿。至此,排名前十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据全国总额的82.2%。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外贸总额跨过万亿大关的地区达到7个,分别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其中,江苏、上海、四川、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方外贸进出口规模还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湖北,在2020年疫情的严峻冲击下,进出口总值却逆势首次突破4000亿元,实现增长8.8%。

内陆地区异军突起

尽管粤苏沪三个传统外贸大省进出口总额仍名列前茅,但同比增速则相对放缓,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更是同比下滑了0.9%,江苏和上海同比增长也仅为2.6%和2.3%。

从增速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贵州、四川和河南,分别增长20.6%、19%和16.4%。尤其在出口方面,中西部地区发挥尤为亮眼,安徽、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出口增速在10%以上,云南和贵州更是高达30%以上。

在疫情影响之下,去年实现正增长的地区达到19个,其中以内陆地区居多。增速超过10%的地区达到9个,分别为贵州、四川、河南、云南、江西、安徽、重庆、湖南和河北。而东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增速分别为-17.7%、-1.7%和-9.9%,均未转正。

究其原因,得益于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增长11%,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17.5%。由此,对东盟、中东欧的贸易额逐年加大,贸易政策的不断加码,给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

总体看,2020年,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势增长,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大助力。根据目前全球疫情的防控形势,202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或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一方面,国外疫情导致的供给缺口短期难以找到比中国产品更优的替代;另一方面,RCEP与中欧BIT的签订,将进一步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扫清障碍。加上中国持续推进的稳外贸政策措施,2021年的对外贸易将继续有亮眼的表现。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