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近日,券商们除了陆续发布业绩快报和业绩预报,研究所的地震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最大的瓜来自红塔证券(601236.SH)的众首席分析师们的集体出走,最离奇的则是海通证券(600837.SH)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的“被免职”。
有消息显示,与地产界“任大炮”同名的任志强入职3个多月,还没来得及以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的身份在媒体前更多曝光,就将离开,将带领从其他券商挖来的轻工行业首席分析师花小伟、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倪正洋等加盟德邦证券。
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的最新消息显示,花小伟、倪正洋已于2月3日正式完成变更登记成为德邦证券的分析师,而任志强仍未作变化。
目前,红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来自粤开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较为活跃,仍在对外发布报告。不过,他的离开有业内人士表示也是迟早的事。
红塔证券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研究所目前正常运营中,并无解散计划,且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现仍任职于公司研究所。公司研究所相关分析师离职系其个人职业规划的选择,属于正常人事变动。
红塔证券还表示,近期,公司研究所部分人事变动,对公司经营发展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公司去年8月份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新设证券研究所的议案》,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一支专业团队,未来将不断强化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业务协同,提升公司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入职不久即离开,一定有原因。”多位专业人士给出了一致回答,而对于姜超的离开,则表示不可思议。毕竟在证券行业深耕稳健的大佬分析师所剩不多,而因永煤债业务违规正在整改中的海通证券,2021年舆论头条的抢占势头没有最猛只有更猛。
《华夏时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海通证券相关负责人,其表示姜超目前在办理离职手续,关于去向与未来的人员接替并未进行具体回答。
红塔证券“首席”研究所夭折
正如名字一般,红塔证券有着一颗积极向上发展的火热之心。2020年8月,其在上市一年之际开始谋划发力卖方研究。公司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审议通过《关于审议新设证券研究所的议案》。同意在上海新设红塔证券研究所(事业部制),作为公司的一级部门,专门履行公司卖方研究业务的拓展与管理等职责。随后红塔证券研究所各领域的岗位开启大肆招兵买马。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公司官网注意到,红塔证券在2020年9月22日起开始发布批量招聘信息,涉及医药、互联网、地产、环保家电等20多个行业领域,工作地点在北京、上海、深圳。
任志强的到来似乎赶上天时地利。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显示,任志强的分析师生涯是从2013年8月在安信证券开始,2014年3月10日跳槽至兴业证券任分析师。2018年1月20日开始任华创证券分析师,系大宗团队(包括钢铁组、石化煤炭组、有色组)负责人。2020年11月23日加入红塔证券。
任志强入职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后搭建相应团队,旗下有多个行业首席分析师,包括曾是中信建投轻工行业首席的花小伟等也跟随而来。不过,好景不长,履新3个多月,再次更换东家,也是打破了其个人乃至行业的纪录。
“这与公司高层的变动不无关系,研究所的发展如果得不到公司高层支持,是不会发展的。”一位上市券商首席非银行业分析师向《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说,新任领导的到来,可能不认可这种舍本搭建团队的理念。
1月下旬,红塔证券公司董事长出现变动,前任董事长李剑波递交辞呈。目前,70后李石山将担任新一届董事长。李石山曾任红河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红云红河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监、市场营销中心副主任(副总监),红云红河集团财务部副部长、多元化投资管理部部长,合和集团财务管理部部长、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2月1日,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了红塔证券的配股申请。根据此前公告,配股融资中不超过20亿元用于FICC业务。而该业务已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更离不开投研能力建设,研究所的动荡对于公司的相关业务是否构成影响?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红塔证券发送书面采访函。红塔证券回复称,近期部分研究人员的离职不会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影响。在债券市场深度调整,收益率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公司未来将继续在注重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业务规模,布局FICC全业务链条,进一步发挥债券投资能力的优势。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促进公司业务部门协同。
关于新一届董事长对于公司未来的定位与发展战略,红塔证券透露,审议《关于选举李石山先生为公司董事的议案》的2021年公司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将于2月18日召开。
海通证券“被免职”风波
一边是中小券商的人才争夺大戏,另一边是老牌券商的大佬离奇下课。近日,有消息称,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被免职。目前,姜超的去向有多个版本,入职海通资管或者转型投资。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姜超的离开十分突然且极为可惜,毕竟对于老牌券商而言,在中小特色券商逐渐发力的今天,每一份实力招牌都是一份竞争的筹码。如果不是有特殊事件,公司一定会力保这份资源。
可以看到,姜超是海通证券研究的品牌之一,另一个则是策略的荀玉根团队。公开信息显示,姜超系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2013年加盟海通证券研究所,可谓圈中研究领域的大佬级人物。他曾带领团队多次获得新财富宏观、债券研究第一名的好成绩。
《华夏时报》记者在名为海通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最新的新闻为2020年12月15日,海通证券获得十八届新财富8个团队和17个研究方向奖项,其中,宏观经济方向姜超团队获得第三名。
有消息显示,在姜超离职之后,去年12月刚入职海通证券的原中泰证券宏观首席梁中华将接手海通证券研究宏观首席的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来,海通证券多次登上券商新闻的头条,无论是瑞幸咖啡财务作假牵扯进来的保荐商,还是永煤债触发的业务违规被要求进行整改,再到此次姜超突然的离职。如今,适逢整改期间,姜超是否与此有关联?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海通证券发送书面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明确回复。
中小券商抢人成瘾?
事实上,年关的跳槽季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上演,然而,这个农历牛年前的券商大瓜确实令投资者咋舌。
严肃专业的券商研究所成为分析师来来回回任意出入的场所,且不论研究成果怎样,堪比娱乐头条的曝光度令投资者有一丝担心,2020年的年报和市场表现还没有看明白,券商股的表现更是飘忽不定。
“券商很多分析师的频繁跳槽,一定程度上是追逐短期工资的提升或者利益的提升。”一位上市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毕竟在哪个公司,都是一个电脑搞一份研究,出一份报告,工作并无实质差别,区别的则是基金佣金分仓、平台空间的激励机制。
可以看到,自去年以浙商证券、华西证券等中小券商为代表的研究所在全行业搜罗首席人才,李立峰、李超先后从国金证券、华泰证券等老牌研究所挖出。其中,李立峰以浙商证券为跳板进入华西证券,变身研究所副所长,职业生涯进入高光时刻。
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则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其实对证券公司而言,如果想做卖方研究业务,确实存在一些这种挖角的情况,造成了这种风气。但是,对投资人而言,其实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因为投资人要的是那种真正有水平、有底蕴的分析师。能沉得住气且水平高的,并能够给出准确建议的。这个与分析师的跳槽其实是没有任何的直接关系。
“市场中确实出现了近几年整个投研水平在下降的声音。一些年轻分析师工作一两年后获得一些奖项然后就跳槽,其实一些基本功都没有打好。”该所长如是说。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