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2211057435bWnqdYYSC.jpg

政策红包发往何处? 西部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获益最大

张智 2021-2-21 20:24:34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新年新气象,新一轮政策红包也在不断下发中。

据了解,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央财政将安排超100亿元奖补资金,在“十四五”期间,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任务书及路线图。

在地方,扶植科技创新也是重中之重。仅是2月18日,就有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江苏常州新春“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同时召开,会议中,湖北实验室和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正式启动,常州也下发了数条政策,要求到2025年科技型上市企业超100家;“十四五”形成2000亿元投资规模。

今年的政策红包除了“扬长”,“避短”也是重点扶植方向。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将于3月1日起施行。按照目录要求,设在西部地区的企业,以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的,可以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西部的税收优惠是长期以来以一贯制的,持续稳定的税收优惠不仅给了企业强心剂,有助于产业聚集,也增强了企业竞争力,给西部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发展动力。”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策红包的一个特点是,均是长期政策,不仅立足当下,更是布局未来。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看来,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以政策红包下好“先手棋”,为后续“十四五”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补贴“专精特新”

今年政策红包的一个特点是,均是长期政策,不仅立足当下,更是布局未来。

按照计划,从今年开始,将通过扶植资金、财税优惠等一系列支持,让创新企业得到长期的“真金白银”的实惠。未来,百亿资金主要支持这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高新工业、智能制造“补短板”和“锻长板”。

按照财政部要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强国际合作等,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早已行动起来。在常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30条》和《促进创新发展政策20条》等政策近期内密集出台,计划到2025年,常州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家、人才资源总量超185万人、科技型上市企业超1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0%。与此同时,常州市区两级将拿出400亿元科创资金,撬动1600亿元社会资本,五年形成2000亿元投资规模,将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也计划定向招引诺贝尔奖科学家、海内外院士和跨国高科技公司科学家,对战略科技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不设上限”综合资助,对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提供最高1亿元股权投资支持。

知情人士介绍,为了保障补贴切实发挥作用,财政部要求,首笔奖补资金下发至企业之后,后续奖补资金金额将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把机会留给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各省份下发补贴资金的时候,也应该统筹考虑全省产业布局,考察重点“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避免简单分配。

除了资金补贴,创新企业有一定财税优惠。据悉,科技部与财政部、税务总局计划建立常态化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协调机制,持续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创新创业载体税收优惠政策等普惠性政策的推进落实。

在赵锡军看来,扶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是将政策从扩面增量变为提质增效,也是提升政策支持效能。

西部蓄力

补贴“专精特新”是“扬长”,对西部企业的优惠政策则是助力其“避短”。

据了解,税收优惠对于西部企业的作用十分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8年期间,西部地区累计约有25万户(次)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约5025亿元。

即将实施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新增了158个鼓励类产业条目,每个省(区、市)的鼓励产业条目数均都有所增加,其中西藏增幅最大,增长28个。

具体来看,陕西、四川等地既增加了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条目,也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条目;贵州、云南等资源大省突出了对铝、煤炭、有色金属等传统能源资源行业调整优化结构;广西、云南等边境省份增加了跨境贸易、国际物流等产业。

在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看来,这既体现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导向,又照顾到西部不同地区的差异,突出产业梯度,指明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方向。

事实上,近年来,对西部的政策并不算少。去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发,要求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的要求。

不过,当前,西部发展仍面临众多掣肘。在李平看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明显,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此次政策不仅搭建了产业平台,还构建区域性、跨区域的生态体系,从而以高附加值市场倒逼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

他建议,下一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可进一步丰富优惠形式,例如对扎根西部开发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实行个税优惠等,形成政策组合拳,共同促进西部大开发向更深层次迈进。

“下一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可进一步丰富优惠形式,例如对扎根西部开发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实行个税优惠等,形成政策组合拳,共同促进西部大开发向更深层次迈进。”李平建议。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