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美琪 孟俊莲 北京报道
科技赋能早已成为金融行业共识,科技服务也已广泛深入消费信贷的各个流程,更极大地拓展了金融业务发展空间。然而,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金融科技服务也逐渐走入行业深水区,深入服务“双小”长尾客群也成为行业新的挑战和机遇。
小微企业是社会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我国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始终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近些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融科技赋予了巨大潜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科技企业也成功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精准匹配的高效、低成本平台。科技企业也在持续致力于帮助金融机构将金融活水引流向小微企业,提升小行业、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在提供优质、诚信的金融创新产品,在应用创新技术的同时防范风险,创新金融科技产品,提供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为普惠金融、扶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践行公益反哺社会”。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委员、总裁助理、新华财经指挥部总指挥杨苜于近日在京召开的主题为“金融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会上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指出,金融科技的力量,在解决社会需求空白、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机构在分工细化、网格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发展,这种共同发展使它可以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领域,看到了中小微企业的价值点,找到了实现这种价值点的科技方法和模型,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而在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杨再平看来,一个社会要生态平衡就是中产阶级能够占多数,小微企业是这个群体成长壮大的载体。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因为成本高、风险高、信息不对称,数字金融可能会做得更好,因为成本更低、信息维度更多,相信数字金融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平衡提供新的动能。
在科技助力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发展与创新问题研究处处长赵幼力坦言,金融科技大幅提升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通过线上化服务能力,大大拓展了服务范围和客户边界。赵幼力坚信未来金融科技将为商业银行带来更高效的中台思维、更开放的服务内容,并强化数据驱动、优化体制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会议中,度小满金融发布了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度小满金融目前已服务小微企业主近1000万人,其中超六成都是5人以下的“路边小店”。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小微商户提供超过10亿元低息贷款,缓解小微商户资金周转难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小微企业主首当其冲,因客户流失、订单量减少,经营资金周转困难。记者了解到,为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2020年8月,度小满金融推出“中小商户扶助计划”,首期投入1亿元,帮助北京新发地等8个市场的商户尽快恢复经营;2020年12月,上线“小微加油站”项目,为小微客户提供总额10亿元的低息贷款,年化贷款利率仅有3.65%。2020全年,度小满金融联合数十家银行累计为小微企业主提供3000亿元无抵押信用贷款,小微企业主人均放款额增加35%,平均利率下降10%。
“小微活则就业旺、经济兴。用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金融科技公司最大的社会责任。”度小满金融首席风险科学家张俊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让资金能够高效、精准触达小微企业,满足其对资金周转的需求,帮助他们在疫情中渡过难关,在疫情后重回增长轨道。我们将坚定不移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用科技让金融更有效率,让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主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
疫情当前,头部科技企业也肩负起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是金融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研究出一个‘四位一体’的模型。”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进一步指出,“首先是要搞好本质责任,第二是履行环境责任,第三是承担狭义的社会责任,第四是企业责任需要管理,即责任管理。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四大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确定性前提之下,金融科技将加速重构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格局。如此背景下,以度小满金融等头部科技企业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正不断推动金融普惠、资金直达的同时,也将坚守风险管理本质,运用自身科技优势,继续扩大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合作,成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加速引擎。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