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董事长 武钢
本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30·60碳目标”吹响了中国能源转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集结号,而风电无疑将承担起“主力军”的角色。
“未来国家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光明前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对企业来说,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企业可通过完善碳数据监控与披露,加强碳排控能力,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三方面,加速推进企业的低碳转型,为实现“30·60碳目标”目标做好准备。”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风电行业最大的整机厂商,金风科技在“减碳”方面也走在了前列,1月28日,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成为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风电行业将如何发展,如何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面对消纳难、海上风电无补贴倒计时又将如何应对,作为老牌风电企业一把手又会带来哪些建议和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见解?《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武钢。
提高绿电消费
实现“30·60碳目标”任重道远,截至2020年底,风光发电量在中国发电总量占比不足10%,与其作为推动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力军的地位不相称,还存在着弃风、弃光和低电价市场化交易等问题,不依照《可再生能源法》执行的现象较为严重,绿电认证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绿电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
对此,武钢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禁止地方政府强制绿电低价交易的行为,放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并建立绿电消费认证标准,实施绿证交易与减税、贷款优惠、提升授信额等进行挂钩的激励政策。
而据记者了解,消纳一直是风电行业的老问题,尤其是消纳区域与适合新能源装机的区域匹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更是为这个问题再添了难度。
对此,武钢分析认为,“首先,这中间还有一部分的潜力来源于社会对绿色能源消费的认知。过去,大家觉得绿色能源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能源,但在总书记‘30·60’号召之后,大家就认识到,使用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这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保护地球、实现温升不超过1.5度目标的必由之路;另外,各地政府要积极地对待可再生能源产业,尤其是进入平价阶段后,更不能以很低的价格来去购买可再生能源,否则,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基于此,武钢建议,“第一、消费端要积极带头,要去使用可再生能源;第二、在政策方面和技术层面确实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跨省的交易电量,应该优先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供给者,化石能源可以作为调峰电源以保障安全性;相关部门也需要给调峰电源出台一些政策,为电网的安全供电做出突出贡献,就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补偿,弥补其总电量下降,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态势;第三、从总量上来讲,要克服一些困难,尽可能多的去使用可再生能源;第四、要因地制宜,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简化分布式电源的审批手续,包括土地、并网等各种各样核准手续,做到哪里有负荷,哪里就有可再生能源,实现一种最经济、最方便的用能方式。”
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
在中国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主力军,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而在风电行业中,金风科技也起到了带头作用。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金风科技早已围绕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供给、智能微电网、节能和数字化的能效管理平台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生态体系。
2021年1月28日,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仪式在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内举行,北京绿色交易所向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颁发了碳中和证书。
而此次两会,武钢也带来了关于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的提案。武钢建议构建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示范,构建绿色能源结构,引进先进低碳技术;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体系减排;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建议落地千个绿色园区示范项目,明确园区建设思路,建立产业绿色化目标;推动绿色产业集聚,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服务化管理平台;同时,建议实施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保障农村能源供给及电网建设;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低碳扶贫。
武钢告诉记者,要实现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一个城市来说,首先要从一栋建筑或者一个园区做起。如果能把一个园区做成绿色的、低碳且符合“碳中和”目标,将各个园区连起来,这个城市就实现了“碳中和”。
园区和建筑都是一个城市的最小细胞。金风科技在10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以风电、光伏、储能和微燃机组成的综合能源供给,依托“网源储荷”的有机协调,可靠、智能地满足了园区不同负荷的需求,也实现了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50%。
武钢表示,金风科技亦庄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无疑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碳中和”园区。
海上风电并未“完全关门”
早在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此后中国海上风电开发步伐开始明显提速。
据记者了解,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海上风电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海洋工程方面,海装船的效率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的同时,基础建设、海上吊装工程也得到了持续的优化,这为“十四五”进入平价阶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平价上网倒计时,2020年海上风电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的危机也潜伏其中,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海上风电未来装机可能会出现下滑。在“去国补”后,目前行业也在呼吁地方政府接力补贴、金融机构降低海上风电建设开发长期贷款利率,但是沿海各省份的态度至今并不明确。
对此,武钢告诉记者,海洋工程和海上风电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风电的产业链较长,对经济发展、技术能力及今后中国双循环走出去的海洋工程都会起到潜移默化地重要作用。
武钢向记者透露,“关于去补贴,国家也没有完全关门,还在探讨和研究到底将来对海上风电怎么补贴,用什么方式补贴;广东省和江苏省最近也准备出台一些补贴的方式,比如按每个千瓦补贴资金等。”
“总之,海上风电不仅关乎着可再生能源未来的规模化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海洋工程以及未来的双循环;这几年,欧洲等其他国家的海上风电项目一直都在向中国递橄榄枝,希望中国的海上风电产业能够参与其海上风电建设。”武钢进一步表示:“随着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空间和节奏也会相应加快,我们在技术、装备、工程等各方面的持续创新,需要国家在一定的阶段和时期给予政策的支持;我们也相信,国家一定会持续给与海上风电一定的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