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凤娇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在此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
畅通“内循环”能更好地促进“双循环”。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坚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外贸产品往往都是好产品,没有广大中小外贸企业参与的“内循环”是不够繁荣的“内循环”。积极参与“内循环”,并在参与“内循环”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发展自己,也成为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心目中转型突围最好的路径。在参与“内循环”建设的道路上,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都在不断尝试,直播带货、网络铺货、出口转内销。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小外贸企业来说,既是发展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因此,郑坚江建议,进一步支持鼓励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内循环”。鼓励外贸比重较大的地方政府为中小外贸企业“抱团”创立内销自主品牌提供政策支持。
中小外贸企业参与“内循环”阻碍仍存
中小外贸企业参与“内循环”之路并非畅通无阻。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同,尽管不少中小外贸企业有参与“内循环”的极大热情,现实中确实也遇到了一些靠自己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
郑坚江举例说,比如,在资金方面,由于生产及运营成本高,高额的线上营销、产品推广费用加重发展负担。国内市场交易链条相对冗长,需外贸企业垫付资金生产,回款周期长、库存压力大,导致企业所要承担的生产及运营成本较高,而高昂的线上营销推广费用更是加重了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的成本负担。
并且这些企业通常没有适合自己的国内销售渠道。据郑坚江介绍,外贸出口主要是订单式销售,产品一般经过国外采购商和经销商销售到国外市场。有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参与“内循环”后发现,除了收效甚微的电商平台,缺少适合自己的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对国内的市场准入、销售渠道、结算方式、经营模式等规则不熟悉,难以拓展国内市场。
此外,针对国外需求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由于国内外标准的不一致,不少中小外贸企业产品的工艺、造型、功能、质量等都是针对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生产的,与国内市场需求、消费者审美不同。因此当这些外销产品直接拿到国内市场销售时,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外贸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甚至都属于外商,在国内市场销售需要取得外方授权。而转内销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及时调整产品类型和生产线。”郑坚江说。
建议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转内销”帮扶
基于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困难,郑坚江建议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转内销”的政策帮扶力度。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相应帮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内销成本。
例如,引导电商平台降低线上运营费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流动性资金贷款等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设立相应的“外贸转内销贷”;进一步减税降费,建立“出口转内销”产品清单,对转内销产品进行相应的税收减免。
并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区域性内销统一电商平台,促进“出口转内销”。具体来看,他建议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外贸企业实际情况,搭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内销电商平台,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展示交流的免费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消费促进计划,如推出“出口转内销”的配套消费券等活动,通过消费促进平台的推广,从而推动出口产品更好的参与“内循环”。
此外,鼓励引导品牌企业和内销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小外贸企业的“内循环”合作。引导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和中小外贸企业加强合作,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设置外贸产品内销专区,展示和销售优质出口产品,推动内销规模化、品牌化。如宁波市与电商平台拼多多协定协议,帮助1.5万家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受到企业广泛好评。引导实力较强的品牌企业和内销龙头企业与中小外贸企业建立结对合作关系,以“大企业”的品牌授权、商业联盟或资本运作方式,整合生产制造、企业品牌和渠道资源等优势,减少中小外贸企业在生产研发、销售渠道、宣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以龙头引领相关产业的外贸生产企业投身“内循环”。
郑坚江还建议,鼓励外贸比重较大的地方政府为中小外贸企业“抱团”创立内销自主品牌提供政策支持。
“中小外贸企业的‘单体’不大,但‘抱起团来’往往具有一定规模,比如宁波的小家电。建议鼓励外贸比重大的地方政府,以商标注册、品牌指导、资金扶持等各种支持,推动中小外贸企业以行业协会或其他联盟方式‘抱团’进行自主品牌培育和国内市场运营,以便从外贸好产品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的‘转内销’行业品牌。”郑坚江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