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我国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是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碳排放主体绕不开的挑战,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碳中和是今年两会和“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受此热点影响,钢铁股上涨动力强劲。3月以来,钢铁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达13.03%。其中,包钢股份(600010.SH)领涨,其间累计上涨32.71%。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个月,5只钢铁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其中,中信特钢(000708.SZ)获8家机构看好评级。
资金正在布局钢铁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碳中和是工业品未来5-10年的重大主题,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18%,本轮钢铁产能周期结束后,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行业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碳中和对行业供给影响是长期的,短期来看资金预期已满,但由于基本面利好未至,短期还难以见到成效。
钢铁股迎利好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钢铁行业“十四五”时期的约束性目标,2021年为开启元年,将对钢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或将发生变化,长流程的高炉炼钢或将不断被压缩,而短流程的电炉炼钢或将迎来高速发展。
需要注意到,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产量同比下降的问题。
国泰君安认为,钢铁产能周期结束后,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行业龙头不断通过兼并产能提高市占率。行业的集中度在政策支持以及铁矿成本压迫之下将快速提升,集中度提升后将大大提高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权,有效传导成本压力,提高业绩稳定性。
私募人士屈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粗钢产量的下降,将打破钢铁市场平衡,钢价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对具有竞争力的优质钢铁股将产生利好。
但平安证券认为,中期来看,碳中和对行业供给影响是长期的,短期还难以见到成效。目前具体碳减排措施和标准仍未出台,短期对行业供应影响有限。另外,2021-2023年每年都有超过2000多万吨合法新建、续建产能要投产释放,这一块带来的供给影响不容小觑。整体而言,碳中和对行业供给压制短期难以见到。
中信特钢被机构密集调研
资金已提前布局钢铁股。3月以来,多只钢铁股逆势大涨。其中,包钢股份以32.71%的涨幅领涨,股价从3月1日的1.69元涨至3月4日收盘的2.13元。
除此之外,3月4日,新钢股份(600782.SH)与鞍钢股份(000898.SZ)纷纷涨停。3月以来,前述两只股票已累计上涨22.89%、21.93%。
除此之外,机构正在调研钢铁股并给出评级。近一个月内,5只个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分别是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包钢股份、宝钢股份、华菱钢铁。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特钢正在被机构密集调研,其在最近1个月内被8家机构给予看好评级。
天眼查APP显示,中信特钢系受益制造业升级与进口替代的特钢,其实际控制人是中信集团。
3月3日,中信特钢称,公司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是,力争产销量超200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年,利税总额超130亿元/年。
中信特钢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的愿景,把公司打造成为专业化特殊钢材料整体服务供应商和业绩稳定增长、稳定回馈股东、负责任的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中信特钢还发布了2021年主要生产经营目标,入库坯材1508万吨(含内供),销售总量1433万吨,其中出口销量160万吨。
受此消息影响,3月3日,中信特钢大涨7.76%,收于30.55元/股,市值突破1500亿元。
截至2月28日,中信特钢共有1.999万户股东,人均持股177.2万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41家机构重仓中信特钢,其中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等在列。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