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相约北京”雪上项目测试活动已圆满落幕,但在海拔2198米的北京延庆小海陀山上,被誉为“雪上飞虎队”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团队仍以赛时标准持续练兵。
索道团队在山地运行团队中起得最早。队员们凌晨5点起床,经常来不及吃完早饭,就要乘车奔赴岗位。索道是保障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常运转的重要动脉,不仅连接着各条高山赛道,更承担着场馆工作人员、场馆器材的运送任务。
小海陀山的瞬时大风足以将拇指粗的树枝吹断,运营索道必须实时监测气象数据。风力过大时,索道团队要果断发出停运通知,确保缆车运行安全。停运间歇,队员们也不能松懈,抓紧时间对索道设备进行检查,对缆车吊具、吊厢进行全面清理消毒……风力降低时,索道重新启运,经常是刚把国家队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顺利送到指定训练位置,风速便突然加大,警报声再度响起,队员们顾不上休息。
早上6点,赛道防护团队也来到工作岗位。当天,他们的工作是给高山速降赛道上段架设防护网。赛道防护网经常架设在悬崖峭壁边,是确保赛道滑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连接防护网的过程,有如在刺骨寒风中穿针引线,为了保持手指灵活,他们作业时只戴薄手套。经常是刚穿几个孔,就要停下来搓一搓快要冻僵的手指。如此反复,红色的防护网渐渐在赛道两旁支起。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队长赶紧联系同事送饭,虽然车程只有不到20分钟,但饭菜运上山时早已发凉。“有一次送饭的同事太着急,忘了把筷子带上来,我们就把送餐的塑料袋套在手上,吃起了‘手抓饭’。”一位队员笑着说。
造压雪团队在山地运行团队中睡得最晚。为了保障国家队白天训练,他们的工作常在夜间进行。下午4点半,忙碌一天的队员们回到工作岗位。
夜晚风大,造雪机造出的雪常被大风吹得偏离预定造雪位置。造雪队员需要每两个小时驾驶雪地摩托在漆黑的赛道上巡视检查一遍。夜晚低温,雪打在队员身上结出了冰,工作用的手电筒也被冰裹住。
作为中国第一座达到冬奥标准的高山滑雪竞赛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就这样被精心呵护着。赛道处处都要保持平整,稍有不慎就要“返工”。从下午4点半到次日凌晨4点半,造压雪团队彻夜鏖战。完成12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夜班司机回到临时宿舍,队员们就靠在办公室椅子上简单休息。早上8点30分,他们又走上工作岗位……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运行团队是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群中尤为特别的保障队伍。队员们个个堪称“雪上飞虎”,很多人曾是参加国内、国际顶级赛事的滑雪运动员。因为热爱滑雪,期待冬奥,他们选择置身“舞台”幕后。
北京冬奥会前最后一个雪季已近尾声,山地运行练兵不停,奋力冲刺2022。(新华社 记者张骁、关桂峰)
编辑: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