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颖 徐超 苏州报道
连续十余年稳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又有了新突破。
3月9日上午,在昆山市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窗口,斯坦德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茂林从昆山副市长李文手中接过了营业执照,这是昆山整整第100万个营业执照。至此,昆山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大关,成为国内首个市场主体突破100万的县级市。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也是衡量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新增市场主体爆发,离不开当地营商环境的改善。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昆山2017年试行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市场主体数量从25.3万户猛增至如今的100万户,年均增幅在106%左右;在2020年新增的43万户中,个体工商户有41.9万户,比例为97.4%。
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比例高
2014年,当全国开始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时,昆山的市场主体还只有10.7万户;2018年10月23日,突破30万户;2019年12月24日,超过50万户;2021年3月9日,迈过百万户大关。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18年开始,昆山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数量就开始快速增加。从30万户新增20万户到50万户,昆山用了一年零两个月;从50万户新增50万户到100万户,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
这样跳跃式的增长与两个时间节点有关。2017年起,昆山试行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2019年7月1日起,实现全面自主申报,同时全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一窗通办综合窗口等改革措施落地,并把企业开办时限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内完成。
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的43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的占比高达97.4%;截至2020年底,昆山市场主体总数达93.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78.1万户,占比83.4%。而小商品经济尤为发达的义乌,截至3月4日,其市场主体达到70.5万户,其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占比分别为31%和69%。
为何昆山的个体工商户比例会比小商品经济发达的义乌还要高出许多?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小企业往往是在大平台上衍生发展。昆山是高端制造业基地,实际上制造业对生产业服务业需求很多。所以昆山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高端制造业,除了‘主动脉’型的产业链,还有‘毛细血管’型的产业链。”
区位、产业优势明显
除昆山外,长三角地区的百强县也都出台了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如创业者在义乌仅需出具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完成公司注册,并当场打印获得营业执照。即使疫情期间,也可以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登记注册服务。
江阴更是把其行政审批标准提升到了“2440”,即2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开业,4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4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而目前江苏全省最高行政审批标准为“3550”,即上述工作分别需在3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以及50个工作日内完成。
在诸多长三角县级市都在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情况下,为何昆山率先突破市场主体百万户?
“昆山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昆山紧邻上海,处于上海经济产业的辐射范围内。上海也正在转型升级,会释放一些产业与周边去对接形成产业链,昆山在截留这些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另外,昆山高技术型产业比较多,受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等影响小,发展和成长空间大。”白明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经济活力强劲也意味着用工需求也持续增加。为保障产业链稳定,除营商环境外,昆山在留人、稳岗、促产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0年,昆山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台阶,其中,仁宝、世硕、立讯、三一、丘钛等13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创造的产值,占比全市规上工业近半。虽然通过产业提档升级、产线智能化改造等方式,昆山几家用工大户的用工量逐年减少,但全市用工总量仍有120万人之巨。
为缓解“用工难”问题,昆山向外省市50个地区人社部门发送“点对点”返岗复工联系函,并在第一时间出台支持返岗复工相关政策,深入打造“跨区域”劳务输送快速通道;实施“20+20”人力资源合作计划,开展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去年帮助昆山企业输送人力资源2万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