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全球通胀预期上行,美债收益率突破1.77%,美元指数大幅拉升,已经有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先后加息,全球似乎进入了加息周期,那么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很多人关注。
昨天在央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美联储政策调整将会对我国影响较小,乐见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
“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还是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孙国峰表示,事实上在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在3.2%附近,较前期还有所下降。我国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此轮全球央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大刺激,由于中国疫情发展较早,中国央行的货币刺激也最早,接着,中国疫情控制的最早,因此,央行刺激政策的退出也是最早的。
2020年2月3日,央行引导OMO利率下行了10bp;2月17日,继而引导MLF中标利率下降了10bp;2月20日,贷款市场的LPR也相应下降。而美联储则于3月3日下调了联邦基金目标区间和超额准备金利率。
去年3月末中国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生产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4月份开始,央行连续多日停止在公开市场上逆回购操作,并连续多日净回笼资金,市场利率开始上涨,尤其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拉升,直至最高点3.3%,而美国国债收益率在2021年2月才快速上行,滞后近一年。
由于此轮货币政策的调整,中国央行更加主动,市场利率回升较早,当美债收益率上涨时,央行可以更加从容,更有空间安排自己的政策,而不像某些新兴市场经济体那样被迫加息,相对比较被动。在汇率方面,也由于保持了较为宽阔的利差,不用担心汇率波动幅度过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影响。
原因在于,我国近几年,尤其是2014年外汇流入减少后,央行基础货币发行一直比较克制,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大并不明显。但是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一直非常迅猛,加上其他影子银行系统大幅增加的融资,导致我国广义货币发行增速非常高,这直接导致去年宏观杠杆率增速过快。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美联储总资产由2019年末的4.2万亿美元飙升至7.4万亿美元,扩表3.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76.8%。美联储放水被大多数国人诟病,但其实美联储放的水,最终大多数又流回美联储的存款账户,因为2020年美国商业银行信贷仅增长9.0%。
于此同时,去年年末我国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2.8%,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铜币增长13.3%,而M0只增长了9.2%。去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只有4%左右。
当然按照经济和物价增速,美国银行的信贷扩张也不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看是不是放水,主要看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速,或者社会融资增速,央行只是发行了基础货币。现实中的广义货币M2由银行通过贷款等信用扩张创造而来,是由银行自主实现的,并不需要用到基础货币。其实,也就是央行通过給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然后形成该企业的存款,存款上交准备金后,再以该存款为基础提供贷款,再形成存款,这样周而复始,形成存款的多倍创造,在这个存款创造过程中,伴随着企业贷款的增加,其实都是商业银行在起作用。
同时,央行的基础货币起到的作用是降低市场利率,拯救金融机构,而我国商业银行即使是在去年的信贷增速也不低,这导致当货币政策正常化时,必然对金融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也是货币政策正常化,不能转急弯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