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芸茜 方凤娇 博鳌摄影报道
当前,世界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类面临更多共同挑战: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在百年之大变局下,各国如何应对危机、携手合作,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东屿岛上。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我们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
“当今开放是最大改革,中国政府提出高水平开放,建立制度性开放,倒逼制度性变革,这将是今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一个突出特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而在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看来,以开放倒逼改革,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断倡导中国对外开放,也希望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通过开放提升自己国内体制改革深度,这是一件好事情。”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习近平表示,下一步,中国将积极参与贸易和投资领域多边合作,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合作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4月18日发布的两份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中提到,截至2021年2月,亚洲经济体与区域内外经济体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共有186个,占全球区域贸易协定总数的54.9%。尤其是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并进一步加速亚洲地区其他贸易协定的谈判。
由此可见,未来各国合作潜力十分巨大,而广泛的国际合作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去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亚洲经济体也经历了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但整体经济表现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2021年度报告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0年亚洲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占有的份额比2019年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47.3%。
而这源于亚洲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 2025”、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互联互通倡议有力对接,对于区域经贸合作、疫情后经济恢复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互通与合作为亚洲应对疫情和经济的双重挑战提供了强大支撑。
“第一季度亚欧之间的铁路贸易实现了70%以上的增速。”跨欧亚运输国际协调理事会秘书长根纳季·贝诺夫表示。对此,保利集团董事长刘化龙也深有体会。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相关国家搭建了很好的贸易畅通平台。“疫情期间,正是这个平台让大家能够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发挥了独特作用,推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RCEP签署后,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过8年31轮艰苦谈判,去年11月15日RCEP终于正式签署协定,15个成员国组成的经济体,无论是人口GDP,还是出口总额大概都在世界占1/3左右,是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则最大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龙永图表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一定是在全球贸易和经济活动最活跃、贸易自由化最发达的地区。更重要的是,这15个国家的人口、经济规模、贸易总量都超过了全球三分之一,因此,RCEP的含金量非常高,影响力非常大。另外,自由贸易协定不仅仅涉及传统的关税减让、零关税、争端解决机制等,更涉及过去的自由贸易协定很少涉及的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投资的准入、环境问题等等。所以,RCEP的签订对全球经济和亚洲都有很大意义。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我们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巩固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人为‘筑墙’、‘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损人不利己。”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金融对外开放大幕拉开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大幕拉开,包括深港通、沪港通等相继推出。
受邀远程与会的奥地利国家银行行长罗伯特·霍尔兹曼指出,过去数年里,中国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现代化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坚持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给世界带来持续利好和发展机遇。霍尔兹曼表示:“这意味着,将中国资产纳入国际指数的配置,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方便国际投资者更好地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为国际投资者优化营商环境,拓宽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交易伙伴范围等等,上述种种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影响深远。”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及其资本项目的开放已经具备了基础,这也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
“在开放之后,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人民币汇率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区间。如果不进行开放,我们永远不知道它的合理区间在哪。到目前为止,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可自由交易的改革,从理论上说,我们还没有找到市场化的价值中枢。只有在金融全面开放之后,我们才真正知道人民币和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价值中枢。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是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如果人民币不完成可自由交易的改革,那么人民币要成为货物结算的主要货币或者说一种支付的主要手段,乃至于储备货币,是不现实的。”吴晓求说。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金融开放与金融合作”分论坛上表示,金融开放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获益很多,对我们的市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比较多外资地进来,我们的股市近几年来运行比以往平稳了很多。“我们一开始设计沪港通、深港通的时候就有规定,如果某个外资进来造成了股市大幅波动,我们可以暂时停止他交易,我们有手段防止外资大进大出造成市场的不稳定。”
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特别提到了两个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此,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博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孤岛,我们都是唇齿相依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首先要让每一个国家的人们都能够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如今,人工智能医生已经能够对超过95%的常见病进行辅助诊断,甚至在疫情期间已经走出国门帮助其它国家进行疫情防控。未来,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助力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更好的卫生健康保障。”杜兰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