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凯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进军欧美市场,一直是中国车企的梦想。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使得自主品牌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万辆,同比增长83%;出口额为88.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7%。面对如此火爆的海外市场,再结合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倡议,车企“出海”再一次被推向了高潮。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汽R汽车将陆续登陆德国、法国、荷兰、挪威等欧洲市场多个地区,MARVEL R将作为第一款出海车型。
欧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出海”的浪潮中,很多车企都将欧洲作为首次进军之地。据国外数据网站EV Sales Blog公布的202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欧洲共登记了约136.7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142%。市场份额方面,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整个欧洲车市份额11%,其中纯电车型占比6.2%,插电混动车型占比4.8%。
欧洲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新能源大市场之一,主要是由于欧洲相关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推动。从2019年起,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延长或提高了新能源的补贴额度。作为欧洲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德国从2020年开始,将新能源补贴金额提升了50%,对售价小于4万欧元的电动车,单车补贴高达9000欧元。而对于售价大于4万欧元的车型,单车补贴提高至5000欧元。同时,对氢燃料电池车的体贴高达4000欧元。法国则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对于碳排放量小于20g/km的车辆,按车辆售价划分6000欧元、3000欧元两个补贴梯度,同时旧车换购新能源车将给予补贴。
不仅如此,欧盟为应对碳排放所出台的2020年碳排放标准则也被称作为车企噩梦。准则中规定,自2020年起,在欧洲市场生产和销售的汽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能超过95克,对于不能如期完成排放规定的车企,欧盟将以每辆车每克95欧元的标准进行罚款。并且在2020年10月,欧洲议会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1990年)从目前40%的减排目标提高到60%。这对于车企来说,加速推进新能源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欧洲国家对于充电设施的建设比较完善,这也是欧洲新能源汽车能够快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例如,德国2017年拨款3亿欧元用于建设1万个普充和5000个快充站,且对依据充电站功率进行补贴;法国“ADVENIR”法案对每个充电桩补贴2160欧元;英国对充电桩购置安装费用给予75%补贴。出于上述原因,欧洲成为了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的入局之地。
出海生存并非易事
然而,想要进入欧洲市场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研发、生产、品牌、营销、服务等,车企“出海”的难度存在于方方面面。与国内的标准不同,不论是Euro-NCAP碰撞测试标准还是续航里程,欧洲的标准都要更加严格。因此,在产品研发之初,车企就要考虑如何完成当地的标准,以应对繁杂路况、多样气候和不同用电标准的测试。在这方面,R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20年5月,上汽集团正式推出高端纯电汽车品牌R标;2020年7月推出ER6;2021年2月推出MARVEL R;仅仅一年的时间,R汽车就已经做好进军欧洲的准备,这足以显示出其拥有不错的产品力,毕竟想要通过更为严苛的欧标来说,不是易事。
不仅如此,由于汽车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喜好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就需要车企的研发团队和市场部门进行调查和布局,研发出有可能在海外畅销的车型。因此,部分车企会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其中,上汽集团就有自己的欧洲航线、生产研发基地及营销服务网等汽车上下游相关产业,可以全方位保障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这也为R汽车“出海”欧洲提供了一大助力,上汽品牌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可以让R汽车快速的融入市场。
作为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同样选择了以挪威作为推广新能源乘用车的城市,采用与当地经销商合作的方式,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唐EV车型。而造车新势力小鹏则与比亚迪相同,都是与挪威当地的经销商进行合作,面向当地消费者开展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不过,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解决渠道问题快速进行销售,但在品牌推广方面以及售后服务上,汽车厂商无法直接进行掌控。而蔚来汽车的直营模式,则是以打造品牌形象为基础,采取基础设施先行、直营直销、服务用户的模式。
此外,吉利旗下领克品牌也在今年将全新领克01PHEV整车出口欧洲;爱驰汽车今年的新车发布会也将在德国举行;长城汽车旗下WEY品牌将以德国市场为起点,在今年正式进入欧盟市场。
总体来看,欧洲市场成了车企“出海”的必经之地,跨过这条道路,自主品牌也将迎来新的起点。对此,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自主品牌要走出去活的机会还很大,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编辑:于建平 主编: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