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程阔 北京报道
今年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元年,也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的最后一年,面对全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资管行业面临着转型大考。
“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会全面向低碳转型,这是一个拐点,三大产业的结构将会进一步调整。同时碳中和目标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征程,是点燃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动器。”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日前召开的2021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指出。
毫无疑问,“碳达峰、碳中和”给资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预测,未来30年,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仅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万亿。
在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下,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加速期。那么,资管业如何全方位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呢?
资管业将迎来百万亿级市场
2009年9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的承诺,力争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中。同时,低碳转型的压力大和时间短的形势也不容忽视。
中泰证券董事长李峰表示,我国面临的“双碳”时间表、低碳转型的压力和时间要远大于欧美国家。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全球最快的,但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量也是全球第一,碳的排放量达到了28.76%。相对于欧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要少十年。
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在实体经济大规模向低碳、零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绿色、低碳投资助力转型。
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表示:“零碳中国将成为长期价值投资的新风向,一方面得益于零碳发展转型的全球趋势,另一方面归功于中国日渐清晰的零碳战略目标。”
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中提到,仅碳中和方面,以新技术新能源为代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将可撬动70万亿绿色基础设施投资。此外还将创造大量的新增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预测,未来30年,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仅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万亿。
那么,如何用“绿色资管这一四两拨动双碳这一千斤”?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工作,包括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发展绿色保险等七项工作。
4月中旬,证监会宣布将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引导市场主体树立绿色投资的理念,支持绿色主题基金参加的发行,加快推进碳排放期货市场的建设,研究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的合作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ESG生态系统也在快速成熟。李峰表示,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2万亿,绿色债券累计发行1.3万亿,泛ESG基金规模超1600亿,其中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行业占比超过了70%。
资管行业如何保障资金供给
面对“双碳”目标下的这个百万亿级市场,资管行业要担起保障绿色发展、资金供给主渠道的重任。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指出,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到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在融资具体施策方面,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补充道,一是可以通过PE/VC可以满足低碳技术和企业风险投资的需求;二是建立规范的碳交易的市场,进行碳抵押融资;三是银行理财依托母行强大的客户群体和资金、流量,引导更多社会基金满足绿色经济发展,流向绿色资本市场。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绿色资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华泰资管董事长崔春指出,我国目前绿色资管标准尚未统一,不少基础性和原则性的工作还尚待明确和落实,绿色企业的相关项目信息披露不完善,绿色金融供给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建立等。需注重明确标准,建立规范,搭建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企业角度,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忠提出:“进一步完善碳金融市场,加大碳中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基于碳排放权的金融工具,打造更多为绿色经济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