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5292205489cUFTcu5ht.jpg

黄石松:推进长护险与“第三张床”结合,应对“十四五”期间北京人口老龄化压力

刘诗萌 2021-5-29 23:10:59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5月19日,北京市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同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8.7%相比,北京60岁及以上人口占为1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3%。

怎么看待北京人口老龄化的形势?5月27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统战部、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共同举办的“老龄化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黄石松指出,北京“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比“十三五”要大。“十四五”期间,老龄化工作重点仍然是补短板,强体系,必须以整体社会治理的视角来解决,着力解决基层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解决精准扶持。

无须对人口老龄化形势过于悲观

过去十年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在逐步加深。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孟景伟表示,2010年-2020年,北京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7.1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表明老龄化的进程在加快。

在黄石松看来,从近20年来北京人口结构的变化来看,当前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不仅仅是60岁、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增多,0-14岁的少年儿童因为生育政策的变化,数量也在上升,呈现老人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两头挤”的情况,对北京现有就业人口的经济压力、消费能力等都产生了特别的影响。

不过,他认为也无须对北京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过于悲观。一方面,北京199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个时间比全国整体进入老龄化要早,但到2021年才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显示北京老龄化进程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快。“这跟举办奥运会和人口城镇化有很大的关系。”他指出,像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反而比东北低,实际上就是经济形成了对人口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对全国31个省老龄化程度横向比较会发现,北京排第15名,属于中游。在四个直辖市里,北京是最年轻的。从城市群来看,珠三角最为年轻,其次就是京津冀,长三角老龄化程度要比京津冀地区高一点,但如果将三角城市群扩大到包括安徽和江西在内,整体老龄化程度就要低于京津冀了。

打通基层养老“最后一公里”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不过黄石松认为,京津冀协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得改变传统的思维。通过交流他发现,现在有活力的老人更愿意选择差异化比较大的地方,而恰恰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如果让他们去河北养老,无论是北京和周边价格的剪刀差,还是北京给他们的补贴,都不能形成很大的吸引力。

“总体判断,京津冀三地还是要以完善本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基础点和落脚点。”他指出,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放在构建基于街道、乡镇、农村地区的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具体措施上,首先要推进“三张床三结合”。所谓“三张床”指的是在养老照料中心等专业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护床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的托养床位和设在老年人家中的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家庭照护床位,尤其要将“第三张床”(即家庭照护床位)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机制和家庭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服务相结合起来。

其次,要推进志愿互助养老服务区域一体化。包括将辖区所有商户全部纳入时间银行兑换系统、将志愿服务全面引入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及巡视探访等常态化项目、鼓励各类具有专长的老年人在社区成立各类助老工作室、促进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信息化运行等。

此外,他还建议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打通民政养老服务网络与卫健“分级诊疗”医疗服务网络;实现辖区内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以统一平台精准对接为老服务的供需双方,成为一体化整合式养老服务体系的信息中枢与决策依据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