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5月29日,由华夏时报社、水皮杂谈共同主办的“2021第四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新科技·新征程”,邀请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保险科技数字创新等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中国保险未来发展变革、战略方向建言献策。
和泰人寿业务总监、拟任常务副总经理胡锋在“新科技浪潮下保险业创新与变革”对话环节表示:“和泰人寿成立于2017年1月,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优势明显,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寿险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在探索互联网保险这条路,也非常重视科技能力的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胡锋介绍,在基础设施层面,和泰人寿开业时就100%将系统运行在公有云上,是国内寿险公司中最早的一批,从一开始就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利。同时,公司三级机构全部实现云办公,当机构数量多起来,建设成本、运营效率方面收益就会极为显著。
在业务支撑方面,和泰人寿完成了互联网业务系统开发,利用微服务技术,实现了分布式应用服务能力。系统能够承担每秒出1000张保单。在客户服务方面,已实现全线上化,小额理赔案件整体结案时效1小时内,整体线上理赔率为99%以上。同时在风控方面,也已经基本形成智能风控体系。
另外,在业务场景运用方面,和泰人寿也在探索“保险+业务场景”的运用方式,“目前我们通过公司自营平台销售了一些保险,积累了一些客户,也通过第三方中介打造了一些特定场景下的明星产品,如超级玛丽重疾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整体而言,和泰人寿已经搭建了完整的互联网架构,具备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并且我们也持开放的态度,希望和更多的中介公司一起去探索数字化转型。”胡锋说道。
在谈及对数字化的理解时,胡锋表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数字化实际就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技术,重新定义保险的线上线下营销和服务,再造整个保险公司流程,同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胡锋还谈到,中小险企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是目前能够从竞争赛道跑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路径。寿险业竞争尤其激烈,特别是随着智能互联网的不断升级,居民移动办公、移动上网和线上消费习惯的不断普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红利的下降,以及保险消费者购买力的年轻化,寿险公司将从过去以机构和代理人为核心资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科技实力和风控能力为核心资产的发展模式。
对于中小险企应该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胡锋总结出了“两个调整”、“两个积累”和“一个共享”。具体而言,首先是调整数字化战略目标。数字化降本增效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精准营销,将现有产品卖给消费者,挣信息不对称的钱;二是精准定价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对特定客户进行画像,创造出特定产品再卖给消费者,挣风险管理的钱。而数字化重点,就是要从挣信息不对称的钱转变为挣风险管理的钱。
其次是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数字化成效不在于某个产品或某个部门做得好不好,而是在于整个公司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理赔、投资以及各个前后台的部门效率有没有提高,每个部门效率提高一点,公司就会形成一个合力,才会有数字化的成效。这种成效可能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数字化领导小组,并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组长,让各个部门齐步走,过程中不会推卸责任,也不会不支持其他部门的数字化建设。另外还要选择一定的场景、产品或者条线为抓手,成立事业部制,或是建立一个有独立考核权的部门,赋予相应的权限,同时建立一个内部的成本分摊机制。”胡锋说道。
对于如何理解“两个积累”,胡锋解释称,一是积累数据。目前保险行业数据过于稀疏,很难形成机器学习的素材。要将公司一切数据和资料数字化。如果能将这些数据打通,标准统一,让其流动起来,就能在销售、服务、经营决策等方面发挥其价值。二是积累技术处理能力,实现产品、消费者、员工三个电子账户,根据他们的成本和收益来调整公司策略,优化成本结构。
胡锋表示,“一个共享”则是指建立一个利益共享机制,把降本增效的利益建成“保险公司+中介渠道+客户”的利益分享机制,同时把“蛋糕”做大,将大部分利益让渡给保险消费者,让大家合作可持续、有动力。“数字化可能让中小保险公司能够跑出赛道,让保险更简单、更透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胡锋总结道。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