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至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实施已有半年时间,实施效果初显。然而,在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时,却有部分地方中小银行趁机揽客抢占市场。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发布会,通报近期监管重点工作。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表示,银保监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督促这些银行落实房地产金融调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
“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将进一步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刘忠瑞提到。
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
近年来,房地产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2020年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区分不同银行类型,分别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提出监管要求。
刘忠瑞介绍,从目前执行的情况来看,政策实施的效果初步显现。截至4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6家国有大型银行全部实现集中度下降,其他各类银行的集中度总体上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新问题。”刘忠瑞说,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利用大型银行退出的时机,争抢房地产贷款市场份额,房地产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有所上升。”
他表示,银保监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督促这些银行落实房地产金融调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
总体而言,目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在管好银行业资金闸门方面,除了加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外,监管持续强化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监管要求。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截至4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10.5%,创8年新低,2021年以来持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此外,监管针对违规的房地产融资业务的打击力度也在增加。在持续三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近期银保监会对5家银行罚款3.66亿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规开展房地产融资业务。
除了银行表内的房地产贷款之外,银保监会还对通过如信托、非标理财等渠道进入楼市的资金进行管控。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规模持续下降,房地产信托余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3.6%,自2019年6月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而理财产品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的规模持续下降,相关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36%,近一年来持续保持下降趋势。银行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向房地产领域资金规模持续下降,相关业务规模同比下降26%,为连续15个月下降。
借款人挪用经营贷购房将被纳入征信
针对自去年以来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问题,今年银保监会会同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
按照银保监会统一工作部署,各地银保监局已会同当地住建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组织开展机构自查、非现场筛查、现场检查等工作,对经营贷规模总量大、增长快的机构重点进行核查。
刘忠瑞介绍,“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银保监会会同住建部、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赴热点城市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各地深挖违规线索、追查到底、查实查透、严肃问责,坚决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苗头。”
在排查过程中,一些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新手段逐渐浮出水面。
刘忠瑞介绍,一些企业和个人挪用经营贷手段多样,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监管要求。有的拆入资金全款买房后,申请经营贷款偿还买房资金;有的借款人将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在多家银行账户间流转套现,以掩盖买房的最终目的;有的编造交易背景、虚构贷款用途等。
“一些银行贷前审核不到位,贷后资金管理不足。一些中介机构协助包装贷款材料、提供过桥资金,协助借款人绕过银行审批条件。”刘忠瑞表示。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会同住建部、人民银行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和排查结果。对自查不力被监管查实、故意隐瞒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问责的银行、中介机构,将依法依规从严采取监管措施。
刘忠瑞提到,将对确认挪用经营贷的借款人,不仅要压缩授信额度、收回贷款,还将报送征信系统,提高挪用贷款的违规成本。同时,银保监会还将把防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作为常态化监管工作。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