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6月25日晚间,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终止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申请。
关于终止申请的原因,乐普医疗在公告中称,公司体外诊断板块由乐普诊断(自产诊断试剂)、烟台艾德康(大型检测设备)、爱普益生物等多个法人主体构成。根据相关要求,为妥善解决在审核问询中关于乐普诊断与其他体外诊断相关企业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理顺和融合板块之间的业务关联,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乐普医疗进一步表示,公司终止本次乐普诊断分拆上市进程,对公司及乐普诊断生产经营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亦不会阻碍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
6月25日当天,《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乐普医疗,对方回复以公告内容为准,并婉拒了采访。一位不具名的业内分析师则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目前来看,“企业选择终止IPO通常与政策收紧关系密切。自年初证监会下达新规后,企业上市行为越发规范化。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不会抱着侥幸心理执拗排队IPO,如果问题被揭露后遭受处罚,甚至还会埋下污点,不利于未来发展。”
事实上,自2020年起,“乐普系”频繁向资本市场发出冲击,先后有乐普诊断、乐普生物、心泰科技、圣诺生物递交招股书。对此,上述不具名业内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企业主动分拆子公司上市,应该是想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机会,通过子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一方面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另一方面搭建新的平台推动子公司业务更好发展。”
从恩济和到乐普诊断
2020年7月29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普医疗”,股票代码:300003)对外发布《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普诊断”)至科创板上市的预案(修订稿)》(以下简称《预案(修订稿)》。根据招股书显示,乐普诊断计划募资4.11亿元,用于体外诊断产品产业化建设、研发中心建设,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预案(修订稿)》显示,分拆完成后,乐普医疗仍是乐普诊断的控股股东,乐普诊断仍纳入乐普医疗合并财务报表。乐普医疗将聚焦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新型医疗四大主业板块,进一步深耕心血管医疗市场。乐普诊断将成为乐普医疗独立的体外诊断业务独立上市平台。
距离发布《预案(修订稿)》不到一年时间,今年6月25日晚间,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终止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申请。
乐普诊断的前身,是2015年曾挂牌新三板的恩济和。2017年,乐普医疗收购恩济和,并更名至今。入主恩济和后,乐普医疗从管理层切入重整公司,恩济和前董事长与4名董事辞职,取而代之的是乐普医疗的空降人马。
恩济和主营诊断试剂,包括POCT、凝血诊断、生化诊断,覆盖肝、肾、血脂、心血管等12个种类,2017年被乐普医疗收购前,其经营业绩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2016年,恩济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51.47万元、-392.47万元。2017年乐普诊断POCT、凝血诊断、生化诊断的销售金额占收入比重分别为51.47%、35.58%、5.44%,2019年比重变为37.36%、43.67%、11.75%。
通过调整结构,乐普诊断的产品收入贡献更为均衡,业绩也走出泥潭并逐渐稳定。根据招股书,乐普诊断2018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6亿元、2.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34亿元。
2020年,新冠疫情催生试剂需求的大爆发。站在风口上的乐普诊断,抓住机遇,迎来历史高峰。2020年上半年,乐普诊断营业收入为5.23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94.42%,净利润为2.73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702.94%。
根据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乐普诊断新冠类的POCT销售金额为3.9亿元,占收入比重高达74.66%。此前,该类产品没有任何收入贡献。但新冠疫情有很大偶然性,因此乐普诊断的持续盈利前景,并不被业内看好。
而这并不是乐普诊断唯一的问题,此外,该公司还涉及多起合同纠纷。
天眼查显示,2016年至2020年,乐普诊断涉及多起买卖合同纠纷。有广东经销商曾上诉法院要求乐普诊断赔偿1001.5万元;乐普诊断也曾作为原告,要求一家武汉经销商支付合同欠款。
同时,因为经销模式的掣肘,乐普诊断存有大量应收账款。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乐普诊断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018.33万元、5309.03万元,占比营业收入22.12%、19.7%;2020年上半年,乐普诊断的应收账款余额为4388.13万元,扣除乐普医疗及其控制主体的268.6万元,非关联方的余额为4119.53万元;坏账准备只有62.68万元,对比2018年的465.98万元、2019年的664.65万元,相距甚远。
背后的乐普系上市潮
乐普诊断的上市计划只是乐普追逐资本市场的第一颗棋子。2020年开始“乐普系”频频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乐普医疗旗下参股公司圣诺生物首先被爆出在安排上市事宜。2020年6月,乐普医疗参股圣诺生物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并递交招股书,证监会已于2021年4月同意其IPO注册,6月3日,圣诺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2020年7月29日,乐普医疗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根据公告,2020年12月1日,乐普诊断收到《关于受理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通知》,并分别于2020年12月29日、2021年3月22日收到关于乐普诊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首轮及第二轮审核问询函。
2020年12月17日,乐普医疗的控股子公司乐普生物,同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在上海证监局备案,拟赴科创板挂牌上市。乐普生物由乐普医疗在2018年设立,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创新型生物医药研究,专注于抗体类药物、ADC 类药物、溶瘤病毒类药物的研发,此次IPO属于分拆上市。
随着港交所、科创板纷纷向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企业大门,一级市场的融资难度随之降低,创新型新药研发企业似乎迎来新机遇。尤其是2020年,在上市规则、疫情等因素的助推下,冲击上市的医药企业数量大幅度提升,且未盈利上市成为常态。
资料显示,2020年A股市场共有42家医药公司成功上市,同比增长了133%。其中,科创板30家,未盈利公司占到18家之多;2020年,港交所也有共计14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成功上市。
在此背景下,乐普系的活跃也得以在港股市场延续。2021年4月28日,乐普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及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随后的5月14日,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心泰科技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据了解,心泰科技是乐普医疗整合资源组件的结构型心脏病事业部。
对于乐普频繁追逐资本市场挂牌的行为,上市分析人士认为,“乐普的疯狂行为背后,其本质是过度地逐利。这些行为会引发业内对企业的重新评估,进而可能对公司商誉存在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乐普医疗商誉为27.7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15.26%。同时,公司负债也持续居于高位,截至2020年末,乐普医疗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在内的有息负债便已高达53.38亿元。
消化无形资产为哪般?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起,乐普医疗开始构建IVD(体外诊断)版图,先后收购主营分子诊断的爱普益、化学发光设备的艾德康、诊断试剂的恩济和。
从收购到提交IPO申请,乐普诊断这些年的频繁收购都在消化无形资产。对于当时重组恩济和,乐普诊断在招股书中称,无形资产确认的金额较高。2019年,乐普诊断的无形资产为5312.54万元,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占比总资产17.04%。
根据招股书,乐普诊断透露因为收购时无形资产确认金额较高,部分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造成2018年、2019年起管理费用率达11.75%、11.04%,高于同期行业平均的8.14%、8.65%。
同时招股书也显示,此前从未减值过的无形资产,2020年上半年乐普诊断减值了1432.62万元。其中,非专利技术达1367.54万元。乐普诊断解释,减值是出于"技术进步及市场环境变化"后做出的决定。
收购、消化资产、拆分上市,从恩济和到乐普诊断,乐普医疗每一步都踩在资本市场的风口上。至此,乐普诊断IPO止步背后的根本原因扑朔迷离。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