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7010157032kzNmBgAlF.jpg

IPO低价盛宴何时休? “天选之子”暴涨1273%引发热议,中信证券躺赚2亿

贾谨嫣 陈锋 2021-7-1 11:36:28

本报记者 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由于上市首日创出1273%涨幅,成为过去18年A股之最,纳微科技(688690.SH)引发近来市场对IPO抑价的讨论。被中信证券保荐的纳微科技是如何成为“天选之子”?市场声音认为,只是制度亟待改革下的一次巧合。

有市场人士表示,发达国家市场的抑价幅度普遍小于新兴国家市场,IPO抑价应当予以缩小甚至消除。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后发现,按照发行价与上市首日涨幅计算,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A股发生IPO抑价率接近99.8%。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949只股票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0%的有2只,涨幅超过100%的有314只,仅有2只股票首日破发出现IPO溢价的情况。

打新赚钱效应在过往几年里持续拉升投资者对A股的好感度。私募人士王昊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IPO抑价背后是发行股票时配售对象寄希望获取高额IPO套利的心态。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A股出现IPO极端抑价的主要原因系机制过于偏向买方市场,建议将IPO询价制度中高价剔除改成极端价剔除,把下限发行改成询价中枢区间内买方自主确定。

A股IPO溢价与抑价

纳微科技6月23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8.07元/股,上市首日涨幅1273.98%,收于110.88元/股,这意味着若投资者中1签,成本4035元,首日可赚51405元。

截至6月30日,纳微科技收于117.5元/股。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301只股票中,纳微科技首日涨幅居首;自2003年以来,1273%的首日涨幅亦位居A股之首。

IPO抑价系新股在IPO时定价较低,而在股票首日上市时价格较高,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的现象。当抑价发生时,由于发行方以低于股票自身价值的价格进行销售,现有股东可能会遭受损失,而新股东则能够从他们购买的股份中获得更高的报酬率。

与IPO抑价对应的则为IPO溢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定价明显高于上市初始的市场价格。市场普遍认为,抑价与溢价本身并无问题,全球各市场总体上都会出现抑价与溢价等情况。

另有市场人士认为,发达国家市场的抑价幅度普遍小于新兴国家市场,IPO抑价应当予以缩小。Wind数据显示,A股IPO抑价率持续提高,过去10年,A股IPO抑价率为95%;过去3年半A股发生IPO抑价率达99.8%。

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21年6月30日,共有2401只股票登陆A股,首日涨幅超过1000%的有2只,涨幅超过100%的有327只,122只股票首日破发;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有949只股票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0%的有2只,涨幅超过100%的有314只,仅有2只股票首日破发出现IPO溢价的情况。

中信证券赚超2亿

为什么是纳微科技?纳微科技是如何成为A股“天选之子”的?

王骥跃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纳微科技的暴涨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科创板没有散户,纳微科技上市后被爆炒有盘子小原因;二是半导体行业科技股近期出现火爆行情;三是IPO抑价背后过度压价的原因。

天眼查APP显示,纳微科技是一家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

2020年报显示,纳微科技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58.05%;归属净利润7269万元,同比增长210.31%。2021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6654万元,同比增长161.37%;归属净利润2205万元,同比增长497.85%。

根据招股说明书,纳微科技拟募集资金3.65亿元,其中2.1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开发建设项目”、5000万元用于“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建设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纳微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2.08%股份。江必旺、陈荣姬均为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江必旺任纳微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陈荣姬任纳微科技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纳微科技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计划募集3.65亿元,但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3.5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08亿元,其中中信证券获得保荐及承销费3093万元。

除承销费外,跟投制度之下中信证券获利颇丰。资料显示,中信证券子公司中证投资此次获配股数220万股,缴纳战略配售认购资金1775.40万元,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比例为5%。这也意味着,中证投资在纳微科技上市首日获利2.26亿元。

抑价之谜待解

拟募资3.65亿元,却实际募集资金3.55亿元,而上市首日的1273%的涨幅,让打新投资者收益颇丰,并未流向实体经济。

自媒体凯瀚财经指出,这种IPO抑价对纳微科技本身是非常不合理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问题。当IPO抑价后,最终打新投资者分走了超九成的资金,纳微科技只分走了其募资额3.55亿元,金融资源在分配过程中,更多倾斜于打新投资者代表的金融体系,而不是纳微科技代表的实体经济。

王骥跃认为,市场上出现这种IPO极端抑价问题,其实是A股现存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机制上过于偏向买方。在已经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机制上再偏向买方,就会出现这种IPO抑价的问题,纳微科技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在王骥跃看来,启动发行后,发行价就和承销商发行人没关系了,全部是买方机构决定价格。这意味着,在询价过程中,当出现所有配售对象集体给出低价时,发行价将会严重偏离实际,买方持续享受低价盛宴。

A股IPO报价缺乏有效性并非一时之殇。新股发行定价采用询价制,最初新股发行价的确定,都是由发行人和承销商自行定价,自2004年以后,证监会出台“询价制”,用来确定新股发行价。

需要注意到,监管层最初在设计科创板询价机制时,为确保新股定价整体的理性,科创板的询价机制采用了全面市场化的询价方式;为定价更加理性,其询价对象仅为机构投资者,同时提升了券商这一角色的作用。

但事实上,屡次出现极端的买方市场“低价抱团”情形。此前2020年9月15日,上纬新材发行价2.49元/股,公司发行后的总市值为10.04亿元,这意味着发行价再低一分钱,就会上市失败。彼时,“买方串谋打压价格”的说法不绝于耳。

随后,市场持续推动完善发行承销行为市场化约束机制。深交所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创业板发行承销监管,更好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作用。上交所科创板第一届自律委建议,买卖双方规范开展科创板新股发行业务。而今,极端事件再现,市场正在呼吁改革加速。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