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725134513nwsbY98YfX.jpg

河南水灾巨额捐赠背后:社会捐款热情高涨,善款要用在“刀刃”上

隋福毅 2021-7-25 16:32:28

隋福毅/文

7月20日,暴雨突袭郑州,郑州地铁五号线的悲剧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引向了这座城市。随后,暴雨从郑州逐渐转移到河南中北部的其他地区。河南新乡、鹤壁等地降水量一度超过郑州,受灾范围持续扩大。

7月24日下午,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河南省此次受灾情况。据了解,截至23日22时,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33个县(市、区)1306个乡镇75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7人、失踪5人,直接经济损失819.73亿元。

与此同时,企业驰援河南的捐赠数额也在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2日晚,已有近300家企业向河南伸出援助之手,超千万的大额捐赠持续出现,捐赠金额已突破42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众多爱心企业向河南捐赠大量爱心物资。

除了企业纷纷开始捐赠,此次灾害公众的捐款热情同样高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7月24日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21时,基金会共筹集公众善款29935493.98元。而在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腾讯公益上,7月23日的立项项目“防汛救灾驰援汝州”上线一天筹款超900万。

大额捐赠的背后动因

上一次企业及公众大规模捐赠出现在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之时。据《公益时报》统计,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1月25日,针对武汉疫情,全国捐款总额(含企业大额捐赠及公众筹款)超26亿元。

与之相比,本次河南水灾两天内单单是企业捐赠就已超42亿元。

清华大学公益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在接受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专访时表示,这次社会力量响应,应该说跟抗疫背景有关。她认为,疫情中的反思与经验积累,给了社会力量救灾动员新的启示,让社会力量对于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大型危机有了比较强的敏锐性,也有了相当的专业性。

2020年,除了年初的疫情,入汛之后,我国大范围洪涝灾害是另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情。

据应急管理部官方消息,截至2020年9月3日,进入主汛期(6月1日)以来,全国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共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全国28个省份遭受影响,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人口271人。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直接经济损失2143.1亿元。

彼时,灾害发生后,各基金会迅速为水灾启动网络募捐,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筹款很不理想。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天仅筹款2000元的消息在当时一度引发热议。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公众是否参与捐赠直接与社会对相关事件关注程度有关。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占据了社会大部分捐赠热情和财力。而且在疫情影响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经济状况都收到一定影响,捐赠陷入疲态是正常的。

一年之后,河南暴雨灾害发生,与去年大范围洪涝灾害相比,社会捐赠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健认为,严格意义上讲,郑州此次因暴雨引发的灾害更应该归于城市内涝。“城市内涝属于‘点’灾,而非区域性灾害,一般来得急,退得也相对较快。郑州内涝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破坏力非常强,在网络渠道得到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社会捐赠热情如此高涨也不难理解。”周健说。

企业捐赠额的飙升,凸显了在困难关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在感动之余,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一定程度上讲,社会舆论也给了企业一定压力。“许多人用是否捐钱以及捐多少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是‘好’企业。当捐钱成为一股潮流,哪个企业不捐自然会引起关注。”

善款要用在“刀刃”上

在关心哪家企业捐多少钱之后,“钱究竟花在哪儿了”是不少人关注的另一焦点。

7月22日,民政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指导和督促,确保捐赠资金、物资及时足额发放,做好信息公开。

作为河南本地接收社会捐赠较多的慈善组织,河南省慈善总会在接受捐赠后已进行多次公示。据了解,截至7月23日20时,河南省慈善总会已收到社会各界抗洪救灾捐款26.64亿元,现已分两批安排拨付,总计拨付金额17.98亿元。

“资金量大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怎么用。”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高级顾问夏彧歆说,“据我观察,当前部分企业在说明捐赠资金用途时并没有明确说明跟一线哪家机构或者哪个慈善组织合作。这是需要企业在后续及时做说明的,也就是(承诺)捐赠的资金去向要清晰明确,要让社会公众知晓,主动接受监督。”

腾讯在此次灾害中反应较快。7月21日凌晨紧急宣布捐赠1亿元。同日,为尽快落实捐赠资金使用,腾讯基金会根据救灾一线需求,联合10家慈善组织,共同确定首期8100万捐赠资金的使用方向。

周健认为,善款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是捐赠之后最重要问题。“无论是哪次灾害发生,善款一般都被用于物资供给、现场救援、群众安置灾后重建以及受灾群众帮扶等方向。但其实,因为每次灾害不同,资源需求也会千差万别。”

周健指出,在救灾时,灾区外的救援力量可能会因为信息差,忽视一线真正需求或者出现同类资源大量涌入的情况。而在灾后重建以及受灾群众帮扶时期,也常常会面临新的问题,例如,如何判定谁是困难群众?帮扶的标准又是多少?稍有不慎都会引起善款的使用不当,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

有业内人士对此次捐赠资金的使用规划表达自身看法。在她看来,资金使用规划需要耐心对待,按照实际需求分配资金,切忌为追求执行速度而造成的过度反应与资源浪费。她认为,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常年存在认知不对称的问题。普通公众往往会认为灾害救援最需要的是资金,而对资金的使用速度施加一定舆论压力,大量资金耗费在紧急救援阶段,而忽视了其他阶段的实际需求。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