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8071349119HesAYzGnc.jpg

时间银行公益链发展濒临停滞 区块链公益亟需政策法规护航

陈柯宇 文梅 2021-8-7 19:49:38

本报记者 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首个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对279家慈善组织进行了执法监督,立案154家,行政处罚105家,重点加强募捐监管、查处违法案件。公益慈善领域的透明度、公信力问题仍然突出。

区块链技术虽然为解决行业问题带来了新机遇,然其发展和应用前景似乎并不乐观。2019年正式启动的区块链时间银行项目目前已处于半停滞状态。

时间银行公益链发起人、公益链总架构师丁士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时间银行项目依然存在困境。目前,国内还未建立起社会化流通的激励机制予以支持,而资本则希望投资回报能有明确的时间和路线图,这难以做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博士马朝良则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虽然现阶段区块链公益的应用场景还存在一些短板,但其对提高公益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有很大作用,未来对于诚信社会和信用中国的建设,也是一条求真务实之路。”

时间银行公益链发展濒停滞

2019年12月,包括徐永光、康晓光、程刚在内的36位业内人士发起了区块链时间银行服务模式,决定以“V积分”作为公益链时间银行的公益凭证,标记志愿服务的时间价值。

具体来讲,即在公益链官网以及上链机构注册登记的志愿者,通过参与公益链生态内的志愿服务活动就能获得V积分,每做1小时志愿服务,就获得一个V积分。此积分可以进行兑换和流通,也可以在自己或家人需要志愿服务时,在生态内将其兑付成优先得到志愿服务的权益等。

之所以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志愿服务领域,丁士煜认为,是因为时间银行本身存在局限。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时间银行难以将时间存储在异地兑付,各个时间银行都是运行在当地的小闭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稳定性、准确性都有待完善;很多时间银行还处于纸质凭证、人工记录的状态;跨领域跨行业的社会资源难以成体系、成规模地与时间银行形成资源融合。

而区块链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马朝良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点对点的存储系统,天然具有不可篡改、全过程留有痕迹、可追溯、公开透明的特点。”捐赠人可以溯源所捐赠资金或物资流动的每一步,追踪其最终去向,因而传统公益所面临的信任问题得以解决。

针对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可能会出现的恶意“刷单”“作弊”等行为,可以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验证和防范,以及通过规则来惩戒和杜绝。

谈及该项目已处于半停滞状态的现状,丁士煜认为,其困境主要在于缺少激励政策,资本回报难以明确预估和实现。

然而,马朝良提出,即使政策支持到位,在腾讯公益、蚂蚁金服、京东公益等大平台已经发展起自己的区块链区域联盟之时,像时间银行这样的小平台也很难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区块链体系。“大平台的背后支持力量更强、公信力更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强,公众普遍倾向于选择大平台的区块链服务,小平台的成长之路更艰难,这也是目前区块链应用于公益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区块链公益监管力度不足

除了上述小平台自身存在限制外,区块链公益在发展中还面临来自其它方面的挑战。

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公众认知度仍然不高。马朝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其实区块链技术本身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了,但目前公众对其认知尚停留在比特币、挖矿等关键词上,就更不必谈其在公益募捐等领域的应用了。”

其次,整个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法律保障和监管体制仍旧缺失。这对于捐赠人来讲极其不利,如捐赠人遭遇诈捐等,则很难追究诈骗方的责任、为自己伸张权益。此外,公益机构上链前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信息核实成本高。

纵观我国区块链公益的发展历程,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

“区块链公益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2016年左右,主要应用在慈善捐赠和公益众筹领域,像蚂蚁区块链的‘听障儿童重获新生’项目、壹基金的‘加油木兰’项目都是典型代表。”马朝阳说道。

“2017、2018年后开始转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这一时期,光大银行通过其科技创新实验室孵化的“母亲水窖”区块链公益捐赠系统是代表。2019年后,其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如志愿服务、抗击疫情等领域。

历经5年发展,为应对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应用出现的问题,推动其更好发展,政府已出台相应政策。例如,今年6月份,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区块链名品、名企、名园,建设开源生态,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加快打造完备的区块链产业链。

但在马朝良看来,目前有关区块链公益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仍不完善,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发展。对此,马朝良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让公益行业在让数据信息开放的同时,避免数据泄露,保护个人隐私。

第二,强化对源头信息的评估监督,防止短板效应。“如果在上链前的信息真实度非常低,就会增加核实成本,且可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严重问题。如果能有第三方公证平台介入进行公证,能很大程度上杜绝源头信息造假、诈捐、骗捐的现象。”

第三,应提高公众对区块链公益的认知度,让企业、慈善机构、个人都了解其如何溯源、如何应用,努力构建良性公益生态体系。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