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911095623MKJGptbSxx.jpg

东京残奥会结束了,我很怀念它「东京残奥日记」

文梅 2021-9-11 16:43:44

华夏时报 东京残奥观察员 文梅

2021年9月5日晚,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内灯光璀璨,绚丽的烟火漫天飞舞,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闭幕。当本届残奥会的圣火缓缓熄灭,偌大的竞技场内似乎凝固了几秒钟,全场静默,所有人好像都屏住了呼吸,想要将眼前这庄严美好的画面定格于自己的记忆深处,永久珍藏。

紧接着,全场响起极富活力和动感的旋律,告别的时刻已经来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们,与场内的志愿者们随着音乐一起尽情舞动。虽然这一刻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虽然场内的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但依旧可以从彼此的眼神交流中体味到温暖和祝福。在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有人仰望星空虔诚地祈祷,有人拉着队友举起自己国家的国旗留影,还有人因感动不舍而掩面哭泣……

东京残奥会自2021年8月24日开幕,直到闭幕当晚,在这飞逝而过的十三天残奥之旅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肤色和信仰的人们因着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共聚于此,他们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挥洒汗水的同时,亦充分凸显着《奥林匹克宪章》中“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闭幕仪式结束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对所在方阵的地面进行了认真清理,将遗留在地面的个别矿泉水瓶和零星纸屑全部收好带走,把坐过的椅子逐个摆整齐,再三检查并确保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垃圾后,方才离开。邻近方阵的外国运动员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笑着伸出大拇指点赞,中国运动员也不住地挥手,向这些有缘共度东京残奥会难忘岁月的伙伴们道别。

微信图片_20210824224024.jpg

作为此次中国体育代表团东京残奥会宣传组成员,同时作为《华夏时报》东京残奥观察员的我,回忆起这十三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至今心潮澎湃,思绪难平。必须要说,东京残奥会能够在疫情中顺利完成全部赛事且圆满闭幕,离不开东道主日本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体运动员、教练员以及随团工作人员、当地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

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6金60银51铜的成绩,雄踞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且连续第五次位列夏季残奥会“双榜”第一。中国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上的拼搏精神和卓越表现,值得点赞和铭记。

如果要问,东京残奥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想,除了赛场上各国运动员们的努力拼搏,还有赛场外人们彼此呵护、关爱助力等场景勾勒出的一幅幅画面——那是充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细腻温暖、大气包容的美好乐章。

作为这届残奥会的亲历者和感受者,我想,我应该尽可能真实细致地还原这些场面和细节,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运动员在其间的付出,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在每一次拼搏奋斗的背后,所有的艰苦和不易。

因为,残奥会绝不仅仅是专为残障群体设立的一场国际赛事,更关乎着勇气和能量,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而这些珍贵的品质,恰恰是推动人类社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永恒动力。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女子轮椅射箭运动员 周佳敏

按照时间排列,最先出现在我记忆中的是中国女子轮椅射箭运动员周佳敏。她也是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双旗手之一。

出发东京前,我曾与周佳敏有过面对面的短暂交流,听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周佳敏生于1990年,来自浙江宁波,先天右下肢残疾。2013年,23岁的周佳敏参加宁波市坐式排球比赛。当大家面对刁钻球选择放弃时,她却仍在全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为她带来了机会。她被著名射箭教练邵淑芬选中,进入浙江省残疾人体训中心射箭队。

微信图片_20210911094345.jpg


周佳敏(中)、王浩(右)和人民日报记者孙龙飞(左)

经过不懈的刻苦训练,周佳敏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她曾获得2016年里约残奥会复合弓公开级个人赛、混双冠军,2019年残疾人射箭世锦赛复合弓公开级别团体冠军、混合团体冠军。

本届残奥会周佳敏参加的是女子复合弓比赛,比赛结束当天我和同事在餐厅碰到了她。第一反应自然是问她比赛成绩如何,她有些局促地回答:“今天比赛打得不好,让大家失望了。”说话间,她眼圈泛红。面对赛场失利,周佳敏内心的难过和颓丧无法隐藏。

“别难过!尽力就好!能参加东京残奥会,你已经很了不起啦!”——听到我们这样说,周佳敏旋即又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谢谢!接下来我要为第11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做准备了,放心吧,我会继续努力的!”说罢,她冲我们调皮地眨了眨眼,调转轮椅方向,融入了队友们返回驻地的行列。

再看到周佳敏的消息,是媒体报道她回国后的情况。回国隔离期间她也没闲着,一直坚持在房间里练体能。是啊,这才是那个真正的周佳敏——胜不骄,败不馁,成败得失,从容笑对。

铁人三项运动员 王家超

此次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派出运动员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王家超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一位铁人三项选手。他曾作为游泳运动员参加了雅典、北京、伦敦三届残奥会,共收获一金四银一铜。这是他第四次参加残奥会,也是他第一次以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身份参赛。

8月28日,在男子PTS4组别中,王家超以1小时04分54秒完赛,获得第四名。作为这场比赛的见证者,我目睹了王家超在赛场上的拼尽全力,以及赛后流泪的瞬间。按他的话说:“我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憾居第四,他心有不甘。

不过短暂的伤感之后,他很快调整好心态,恢复了平静。这个活泼的大男孩,在赛场之外同样热情、有活力。当看到获得亚军的日本选手秀城优达走进休息室时,他主动上前祝贺,俩人还搂着彼此的肩膀合影留念。

王家超(右)和文梅(左).jpg

王家超(右)和文梅(左)

王家超的英语很好,可以非常流利地与外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交流。这也不奇怪,他本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后又铆着劲攻读了本校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据云南师范大学官网消息,2018年他应邀回母校演讲时,面对学弟学妹们艳羡的目光,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他的回答平静而充满力量:“越努力,越幸运。”

东京残奥会结束后不久,王家超给领队杨峥提交了一份赛后总结,对参赛的诸多细节和感受做了详实记录,针对目前残奥会铁人三项的整体水准和综合表现,他专门就我国运动员可采用的适应性训练和战术匹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未来可期。

王家超是完赛后第一批回国的运动员之一。8月31日启程之前,他特意让中国体育代表团宣传组的陈曦帮他拍了一组照片,照片中的他戴着头盔,身着比赛服,黝黑的脸庞,还露出一口白牙,笑得很开心。

女子轮椅篮球教练 陈琦

9月2日晚,东京残奥会女子轮椅篮球半决赛在东京有明竞技场举行,中国队对决卫冕冠军美国队。作为带领12名队员参赛的团队“定海神针”,45岁的中国轮椅女篮教练陈琦坐在场边,目光始终追随着自己的队员们,紧盯着她们在场上的每一次拼杀挪移,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总能听到他时而高喊着某个队员的名字,用最简短的语言发布动作指令。

当晚的比赛对于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中国队来说,打得确实很艰苦,好在姑娘们都能拼、敢拼,最终苦尽甘来。中国队以41:6击败卫冕冠军美国队,历史上首次闯入决赛。

那场比赛中场休息时,我在场边问陈琦:“为什么一直在喊,比场上的队员还着急和投入?”他说必须时常提醒队员保持既定战术和对阵策略,要不担心大家场上打得过于欢实,把既定战术全忘了。

决赛于9月4日晚开赛,中国队对阵荷兰队,中国队最终以31:50的比分摘得银牌, 这也是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首次登上残奥会领奖台。

中国轮椅女篮摘获银牌 陈曦摄.jpg中国轮椅女篮摘获银牌 陈曦/摄

赛后,趁着颁奖典礼的空当,我们又抓紧时间跟陈琦聊了一会儿。当我提及大家对裁判某些裁定有些质疑,且这些裁定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队的得分和队员士气时,他这样说:“有些事情我在场边也看得到。但我跟我的队员们说,这些客观因素咱们先放下,只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动作。真有一天,咱练到了裁判想判罚都没法吹的程度,这才叫真本事!”

陈琦也曾是一名轮椅篮球运动员,他曾担任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轮椅男篮队长。凭着满腔热爱,他一直坚持在轮椅篮球领域,无论中间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从未放弃。此次东京残奥会他带领中国轮椅女篮拿下亚军,无疑为该项目的发展蹚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陈琦说,下一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发展轮椅篮球群体项目,在城市基层社区推广日常赛事,吸引和鼓励更多残障人士接触和享受轮椅篮球。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队的参赛项目之一,轮椅篮球搭建起这样的架构,也必将助力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夯实,否则它不仅会断层,而且脆弱。

最让我感佩的,是陈琦赛场外做人做事的“讲究”。无论对阵哪支队伍,但凡对手上场亮相,他都带头鼓掌;对方进了个漂亮的球,他也给予喝彩和赞扬。当荷兰队夺得冠军,他明知自己的队员们心里都憋着不服气,依然率先向对方表示祝贺,看到有个别队员瞪眼歪头不情愿,他会吼一嗓子:“怎么那么小家子气!”几场比赛下来,陈琦均是如此。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中国队赢得起也输得起,我们的大气包容永远不会变!”

后记:还有更多人,更多事……

赛场内外,还有更多令人或热泪盈眶或感慨激昂的名字。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首个比赛日,在女子佩剑个人赛A级决赛中,中国轮椅击剑运动员边静以15:7击败格鲁吉亚选手成功夺冠。比赛结束后,边静看到对手在轮椅上行动不便,她主动上前推着轮椅送对方退场。

图片2.png

边静(中)帮助对手推轮椅

田径运动员刘翠青、领跑员徐冬林,彼此成就,拥抱彩虹。9月4日,在女子200米T1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翠青获得金牌,赛后她的领跑员徐冬林将她高高举起。刘翠青说,如果有朝一日能重见光明,特别想看清楚冬林哥的模样。徐冬林说,他的使命就是充当刘翠青的“眼睛”,让她克服恐惧,勇敢奔跑。

爱是不自夸。8月27日,在东京残奥会游泳女子50米蝶泳S5级比赛的领奖台上,发生了这样暖心的一幕:因为亚军和季军坐在轮椅上,冠军卢冬便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这温柔的举动,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该铭刻于我们记忆中的名字还有很多。

无论什么样的比赛,站在领奖台上的选手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运动员,虽然他们同样付出了百倍的辛劳和无数的汗水,最终并未获得梦寐以求的奖牌。但我想对那些运动员们说:能够参加残奥会,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展现精彩的体育赛事,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你们用自己的无畏和勇气,为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了无限荣光;你们用坚韧的磨砺和奋斗,为人性至善至美进行了加冕,你们都是自己人生赛场上的冠军。

……

其实,运动员们在比赛场上的拼搏以及取得的成绩,只是东京残奥会故事的一部分。在这段旅程中,还有很多感人或有趣的故事穿插其中,若将这些犹如珍珠般璀璨、沉淀着美好与永恒的故事串起来,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信任就在我们身边。

在东京残奥村,你经常会遇到“半路拦截”的外国运动员,他们会笑眯眯地指着你的胸牌问:“中国队?PANDA PIN!”遇到这种情况,你莫急也莫慌,人家是要跟你换胸前的徽章呢!最受欢迎的当然就是中国的熊猫徽章(PANDA PIN)了。

在残奥村的餐厅里,你还会看到许多喜欢吃中餐的“老外”,他们使用筷子极其熟练,再上前聊几句,你会惊异地发现:人家中文说得也很溜;在残奥村的公园里晨练,一个擦身跑过的光膀子外国运动员,身上文了一行中文字:条条大路通罗马。你问他啥意思,他还真说不清楚,可他有他的理:好看!

回首2020东京残奥会,我深切地感受到,对于残障运动员而言,相比掌声和鼓励,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关怀、尊重和理解。唯有放下同情和怜悯,以平等共享之心望向他们,才能对残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才能在赛场之外的生活中,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让他们从此无惧于生活的坎坷与波澜。

2020东京残奥会,有4400多位运动员穿梭于赛场,还有许多教练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碌奔波,他们的身影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残奥精神闪耀的东京时刻,这也是人类的群星闪耀之时。赛场内外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浩瀚苍穹中璀璨闪烁的明星。

2020东京残奥会结束了,我很怀念它。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