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09241519396KNk4f0J1m.jpg

本田中国:现在把产品全部集中在纯电动领域,还为时过早

刘凯 翟亚男 2021-9-24 22:44:55

本报记者 刘凯 翟亚男 北京报道

9月22日,广汽本田联合央视财经打造国内汽车行业首个全流程XR 4K直播发布会——广汽本田锐·混动联盟第三届极限挑战赛成绩线上发布会。会上公布了此次挑战赛中各车型冠军60L油所取得的极限续航成绩:奥德赛(ODYSSEY)锐·混动2216.9km、皓影(BREEZE)锐·混动2321.1km、雅阁(ACCORD)锐·混动2470.1km、凌派(CRIDER)锐·混动2994.2km。四款车型的冠军成绩均打破上届记录,平均续航里程超2500km,展现了i-MMD“以电为主”电驱混动技术的高效能与高性能实力。

发挥混动技术优势

进入2021年,汽车产业正式迎来了全面电动化时代。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多家传统车企也开始进行转型,加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竞争当中。不过,就现阶段而言,虽然车企已经加大了对新能源车型的研发投放,但相关的配套设施却没有得到全方位解决,无论是充电桩还是换电站都存在着供给量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在燃油车与纯电动车之间过度,部分车企开始向混动技术发力。

本田作为混动领域的先行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历经20多年技术沉淀和市场验证,已获得全球65个国家,累计超350万用户认可。而i-MMD混动技术更是融合了本田在F1赛事的知识经验,实现了“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强劲性能”的优势,如今已更新进化至第三代。

2016年,广汽本田导入了i-MMD混动系统,得益于第三代iMMD双电机混动系统的技术优势,广汽本田至今已有5款混动车型,囊括中级轿车、中高级轿车、SUV和MPV等各细分市场,全面加速了电驱混动技术的普及。如今,锐·混动联盟已实现累计销量已达到近30万辆,年平均增长率201%,是行业增速的4倍以上。

2017年,广汽本田开创了汽车行业内首次公开的实车测试挑战赛。比赛通过第三方权威实测,以令人信服的数据让消费者直观感受i-MMD的技术实力,在2018年第二届极限挑战赛中,第十代雅阁(ACCORD)锐·混动创造出60L油极限续航2143.8公里的纪录。为了持续让消费者了解i-MMD的技术潜力,本次挑战赛当中,参赛车型从雅阁锐·混动一款车型升级为锐·混动联盟四款车型;从3月启动的区域分站赛,到7月的极限挑战赛决赛,时间跨度更大。

在比赛中,i-MMD混动技术“以电为主”的驱动特性实现了“快、省、远”的高性能、高效能表现。该系统由1.5L/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双电机组成,以电机驱动为主。以2.0L i-MMD混动系统为例,其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35kW,最大扭矩为315N·m,加速更高效、更直接。

不放弃插电混动车型

“现在把产品全部集中在纯电动领域,可能还为时过早。”本田常务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表示,本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依然不会放弃插电混动车型。数据显示,2020年,本田在华混动车型销量超20万辆,累计销量超44.7万辆,创历史最高纪录。混动车型的热销,也让本田看到了市场红利。

而政策的加持也让本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020年10月份,中国工程师学会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该技术路线共分为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气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9个细分领域技术路线。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原组长王秉刚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应该并举发展,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各占一半,而混合动力是内燃机汽车最有效的节能技术。”

同时,在去年工信部对“双积分”政策修订中,将低油耗乘用车一同纳入“双积分”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计算积分达标值时,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按照其数量的0.5倍计算。其中,低油耗乘用车为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超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中对应的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与该核算年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之积(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两位小数)的传统能源乘用车。油耗限值目标的要求和“双积分”政策修正也为混动车型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井上胜史表示:“虽然在‘双积分’和新能源车新政政策导向下,插电式混动车定位有些尴尬,但中国人口众多,客户群体也非常复杂,从客户使用的自由度上来说,本田作为电动车全产品线企业,必须要让自己有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存在。同时,考虑到当前客户使用汽车产品的自由度,我们将通过更加宽泛的产品矩阵去灵活对应每个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的强项。现在如果把全部产品都集中在纯电动领域,可能还为时过早。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未来5年推出10款纯电动车型,而是在电动化所有的产品矩阵上都有相应的产品。”

编辑:于建平 主编: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