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1112193036nANVrFze3N.jpg

三年亏了5.7亿,格灵深瞳“敲门”科创板

卢晓 闫晓寒 2021-11-12 19:38:55

本报记者 卢晓 见习记者 闫晓寒 北京报道

A股计算机视觉行业又迎来新的挑战者。

11月9日,AI企业格灵深瞳科创板IPO过会,将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在此之前几个月内,AI领域的云从科技与旷视科技已相继在科创板过会。

在一众AI企业中,格灵深瞳入场并不晚,但创业之初的方向错误,导致格灵深瞳错过了AI最热的几年。在经历转型、沉寂后,掉队的格灵深瞳在上市后能否逆袭?

明星企业掉队

距离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四个多月,格灵深瞳迎来了首发过会的消息。相比AI四小龙,格灵深瞳的上市之路看起来相对顺利。

在成立之初,格灵深瞳曾经是AI行业中的明星企业,也因为创始团队的光鲜履历被称为天才AI公司。2013年夏天,有谷歌技术背景的赵勇和有零售行业背景的何搏飞,在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撮合下,联合创立了格灵深瞳。这一年,距离商汤成立还要再等一年,再过两年云从才闯入AI行业。

刚成立的格灵深瞳深得资本青睐,成立第一年便获得来自真格、策源的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随后又拿到了红杉资本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当时徐小平和沈南鹏讨论后认为格灵深瞳未来价值3000亿美元。

而如今,格灵深瞳的明星光环不再,视觉识别第一梯队里也不见格灵深瞳的身影。

根据IDC数据,2020年商汤、旷视、海康威视、云从、依图、创新奇智六家企业占据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格灵深瞳并未被提及。

从公开披露的融资来看,成立至今,格灵深瞳共进行了7轮融资,已披露的金额共计上千万美元。作为对比,晚成立两年的云从11轮融资共超过34亿元;依图的10轮融资超过20亿元;旷视获得7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2亿美元。由此来看,格灵深瞳的融资金额并非位列前茅。

在格灵深瞳列举的旷视、依图等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其营收规模甚至处于垫底位置。根据招股书,2018到2020年,格灵深瞳三年累计营收约3.6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6.12%。但三年不足4亿元的营收规模与成立之初预计的3000亿美元估值相去甚远。

另外,横向对比行业内其它公司,格灵深瞳的营收规模也与AI四小龙不在同一量级。2019年格灵深瞳9595万元的营收,不到同期旷视科技的十分之一,云从的八分之一,依图的七分之一。

但相比旷视不到4年累计亏损超过130亿,体量更小的格灵深瞳在亏损数额上也相对更低。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格灵深瞳共计亏损5.7亿元。截至2020年底,格灵深瞳累计未弥补亏损为4340万元。

对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格灵深瞳表示,主要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上市后能否逆袭

最初,格灵深瞳将技术落地场景定位于零售行业,但当时线下零售业受到电商的严重冲击,十个月后格林深瞳在零售行业的尝试宣告失败。

赵勇曾在采访中表示,“2013年,所有人都认为电商将颠覆传统零售。再去谈新客户的时候,我们发现非常难,客户对线下零售的前景很悲观,客户都在关店。”

需要提及的是,成立当年年底,格灵深瞳的镜头供应商被苹果收购导致其供应链断裂,对格灵深瞳三维数据识别率的影响持续了三年。

2016年,当AI风口真正热起来,格灵深瞳却处在最艰难的时期:产品在应用落地时在业界四处碰壁,账上只剩几个月资金。因公司定位与零售团队的“不搭”,当初被外界认为彼此是完美拍档的赵勇与何搏飞,也分道扬镳。

经历过业务试错、高层换血,格灵深瞳从零售领域转向安防领域,此后公司一度销声匿迹,直至2019年,赵勇和格灵深瞳才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目前AI企业的必争之地——安防,也是格灵深瞳的主战场。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安防、金融和零售,其中安防是格灵深瞳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招股书显示,2020年,格灵深瞳的三大主营业务中,城市管理业务占比为超过五成,智慧金融占比超过三成,商业零售占比近17%。

然而,正如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所说,公司在业务拓展中既面临着同行业人工智能企业包括旷视、依图、云从等企业的竞争,也面临传统硬件厂商以及国内外科技巨头的竞争。

艾媒咨询CEO张毅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格林深瞳在产品多样化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安防领域,格灵深瞳的优势并不突出,“从公司目前的几个分散的客户来看,格灵深瞳的优势并不在安防,而且安防领域已经有海康威视、大华等巨头深耕多年,高手非常多。”

需要提及的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AI企业纷纷申请科创板IPO。目前,云从、旷视均已在科创板成功过会,依图也在今年6月冲刺上交所科创板,不过审核已终止。

在AI头部企业迫切寻求上市,资本更青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的现状下,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格灵深瞳即便成功上市,处境也并不乐观。11月11日,《华夏时报》记者就公司商业化进程,在安防领域的规划等问题联系格灵深瞳,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