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11210211116K00dDJJf8R.jpg

如何解决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培养三类人才三支队伍

葛爱峰 陶炜 2021-12-11 10:13:12

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陶炜 南京报道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特别表现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上,这是我们的短板和劣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刚刚闭幕的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呼吁,人才是智能制造发展的第一资源,但目前创新型人才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实际上,把人才问题视为目前创新发展首要问题的与会专家学者不在少数。“我们在打造一个生态,这个生态里面我们把它凝练出三个方面的生态,一个是人才的生态,还有一个是金融的生态,另外一个是我们空间的生态。尤其是人才的生态,人才是推动我们创新的最核心的要素。”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副院长胡义东表示。

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则表示:“长三角要建设世界宜居城市适合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居住和生活,那么创新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此外,能耗问题受到人们重视的程度也高于以往。“以前很多制约我们企业发展或者说影响企业去布局的因素可能是人才、土地,今年多了一个变量就是能耗。”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樊利平如是表示。在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经济增长研究院执行院长耿强看来,能耗成本在未来的区域配置上有可能会成为非常大的一个约束条件。

建设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特别表现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上,这是我们的‘短板’和‘劣势’。”周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

人才是智能制造发展的第一资源。他提出,智能制造要培养和造就三方面高质量人才,即智能制造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支工程技术队伍,即主力军制造工程技术人员队伍,骨干力量企业专业队伍,生力军系统建设专业队伍。周济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人-信息-物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制造是主体、智能是主导、人是主宰。新一代智能制造更加突出了人的中心地位,设计智能制造要靠人,建设智能制造要靠人,运行智能制造要靠人,管理智能制造要靠人,推进发展智能制造,最根本的还要靠“人”,智能制造人才为本。

“我国在造就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方面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源规模优势,从人力资源的数量而言,我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然而,人力资源规模优势并不等于人才优势,我国在人才的质量方面,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质量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周济认为,推进智能制造人才的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动员千军万马,组织精兵强将,重点要放在“精”和“强”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既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最重要的保证。

对人才的关注成为共识

实际上,把人才问题视为目前创新发展首要问题的与会专家学者不在少数,对人才的关注成为学者们的共识。

“我们在打造一个生态,这个生态里面我们把它凝练出三个方面的生态,一个是人才的生态,还有一个是金融的生态,另外一个是我们空间的生态。尤其是人才的生态,人才是推动我们创新的最核心的要素。”胡义东表示,他们学习了德国的弗劳恩霍夫,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是他们的研究所通常是在大学的边上,研究所的所长既是研究所的所长也是大学的教授,同时研究所有大量的人员是学生,大概要占到将近40%的学生,和学校之间就有了一个深度的交流。“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学生培养、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我们按照这样一种理念和思路来做我们现在的一些人才的培养,我们和大学共同来培养,同时我们研究所和企业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具体的平台。这些学生第一年是在学校里面去念书,第二、第三年就在我们的平台上做实际的项目,这样这个学生他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个创新的实际的场景,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的能力和对于实际的了解。”胡义东说。

“新的全球化方式除了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我们统一的大市场去吸收国外的创新资源。长三角要建设世界宜居城市适合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居住和生活,那创新经济发展起来了。”刘志彪表示。

“我们要进行三个转型,第一个不能仅仅关注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值而应该关注应该跟生产性服务业更加协同的发展;第二个招商引资更多转向招才引技,人才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三个我们政府的基建应该由过去更多从硬条件转向文化制度、环境等等的软环境。”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表示。

另外,“能耗”问题受到重视的程度也高于以往。作为在制造业领域投资超过10年的“老将”,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樊利平在论坛中提出,能耗会成为新的变量。

“以前制约我们企业发展或者说影响我们企业去布局的因素可能是人才、土地,今年多了一个变量就是能耗的指标。现在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实是能耗大户,在发达地区的能耗指标是非常难的,我们今年下半年遇到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纷纷的建第二生产基地、第三生产基地,他们把他们的基地开始往苏北,甚至往山东、安徽。我相信这样的变量可能会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樊利平说。

耿强也认为,能耗成本在未来的区域配置上有可能会成为非常大的一个约束条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