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113120444NCQ5Hp1fb9.jpg

26亿应收款打水漂?上实发展子公司应收账款或涉融资性贸易

喻莎 胡金华 2022-1-13 15:16:01

本报记者 喻莎 胡金华 上海报道

1月11日晚,上实发展(600748.SH)公告表示,下属控股子公司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实龙创”)未经审计的应收类款项合计约人民币26.15亿元,因部分业务可能涉及融资性贸易,该类业务所涉及的应收类账款可能存在不可收回的风险。

1月12日,《华夏时报》记者就具体涉及金额、核查进度等问题致电上实发展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复称:“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核查,暂时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披露,近期可能会发一个新的公告,对于融资性贸易业务等具体情况会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1月12日,上实发展开盘后闪崩近8%,截至当日收盘,其跌幅为5.23%,收盘股价为3.99元,市值73.60亿元。

26亿应收款或打水漂

1月11日晚间,上实发展公告,近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公司根据监管工作函要求,就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上实龙创应收类账款事项开展自查工作,目前上述核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其公告,公司初步自查后发现,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实龙创未经审计的应收类款项合计约人民币26.15亿元,其中部分业务可能涉及融资性贸易,该类业务所涉及的应收类账款可能存在不可收回的风险,具体涉及金额公司正在加紧进一步核查。

这也意味着,极端情况下,上实龙创可能26.15亿元应收款全部无法收回,而上实发展的市值才70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作为控股子公司是要合并报表的,或许将对上实发展业绩造成极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上实发展已经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压力。上实发展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实发展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25亿元,同比下降1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下降19.84%。此外,上实龙创2021年上半年亏损约1.5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85亿元。

1月12日,针对此事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几何,上实发展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暂时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披露,公司将继续尽全力尽快查明上述事项,并审慎评估上述事项对公司2021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投资者可以关注公司近期公告。

或涉及融资性贸易

记者注意到,上实发展在公告中指出,此次合计约26.15亿元的应收款项中,部分业务可能涉及融资性贸易。

这个融资性贸易指的是什么呢?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永生表示,融资性贸易,是指各方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实现短期融资或信用增持目的,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

为了更好地解释什么是融资性贸易,付永生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有的私企贷不到款,而国企贷款多到用不完。双方一拍即合,国企假装向私企买一批货,总价1亿。过12个月后,国企再把这批货以1.1亿的价格卖给私企。表面上,私企亏了1千万。实际上,国企一年前就付了1个亿,一年后私企只要多付1千万差价,就可以占用1个亿一年的时间。这1千万相当于利息,折合利率10%,相当划算。而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可能就没有转移过。

简单来说,就是“以买卖之名,行借贷之实”。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管理专家简嘉俊向本报记者分析称,融资性贸易的特征往往是多家企业进行闭环的款项流转,而货物却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没有移动,甚至货权都没有转移;其次,假如多家企业进行融资性贸易,而其中一家不知情企业夹在其中,当进行融资性贸易的企业出现风险事件,如应收账款无法回收,那么这家不知情企业也存在连带赔付的法律风险,因此在企业在开展正常贸易时,应该保留好齐全的货权货款转移凭证。

值得一提的是,融资性贸易存在极大的风险。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受访时表示,由于融资性贸易的真实目的在于融资,而交易主体选择这一高风险、非典型的融资方式往往因其缺乏授信等原因,因此在融资性贸易中,普遍存在关于合同性质、货物归属、担保效力等多方面风险,甚至可能涉嫌合同诈骗。

多地政府国资委部门都非常重视由融资性贸易带来的风险。付永生也指出,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应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记者注意到,上海国资委对于管辖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的合规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去年5月,上海国资委在《市国资委关于推动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及,严格防范资金占用、融资性贸易各类经营风险。12月,上海国资委在《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披露,全面防止融资性贸易。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将对存在融资性贸易业务以及整改不到位、虚假整改等情况开展责任追究。

“上市公司因为合规、资金、利润等原因都有可能开展融资性贸易,但是没有货权转移的虚假贸易,都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为了一点收益并不值得。”简嘉俊向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