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113120527krK67U0gjW.jpg

新能源汽车赛道再迎“闯入者”,索尼造车尘埃落定

牛小欧 翟亚男 2022-1-13 15:14:31

本报记者 牛小欧 翟亚男 北京报道

迈入2022年后,新能源汽车赛道似乎更加拥挤,造车圈又迎来了新的闯入者——索尼。

日前索尼直接亮相了一款SUV原形车Vision-S 02,发布了两款车型后,索尼CEO吉田宪一郎表示,之后将成立索尼移动公司(Sony Mobility Inc),其目的主要是“探索索尼电动车业务的商业化。”这也意味着沸沸扬扬炒了几年的索尼造车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部署已久,挑战巨大

吉田宪一郎充满信心的说道:“索尼作为一家重新定义移动出行的‘创意娱乐公司’,在该领域极具优势,VISION-S是索尼推动移动出行演进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这家新公司旨在以最佳方式利用AI和机器人技术,帮助实现一个人人都能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的世界。在业务方面,除了VISION系列为主的出行业务之外,还包括自主型娱乐机器人aibo以及无人机Airpeak等细分业务。

其实,索尼要“杀入”汽车领域的消息由来已久。甚至在2020年索尼就发布了“VISION-S”的理念,以及一款原型车。同年12月,索尼在欧洲开始公开道路测试,对车内外安装的图像和传感技术的安全性,以及人机界面(HMI)系统的用户体验进行验证测试。但索尼方面对其切入汽车赛道的消息进行了否认,直接称“公司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VISION-S只为展示技术,索尼无意造车。”

索尼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主营业务包括游戏与网络服务、音乐、电影、SIPS(影像相关)、CMOS处理器和半导体等。而这也为其冲击智能化造车赛道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CIS)市场中,索尼占据了近半数的份额,而图像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又是智能电动车的必备硬件。自2014年以来,索尼便开始深耕车载CIS市场并投入了大量资金,2020年8月,索尼发布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器芯片;2021年11月,索尼推出了首款车用高性能传感器——激光雷达等等。

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智能化汽车发展已进入了加速期,时间成本上也比传统造车企业的发展缩短了不少;而从技术层面来说,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是电动化,相较与传统燃油车制造的复杂过程和繁多的零部件,电动车更为依赖软件控制,相对来说会更去繁就简一些,理论上更容易一点。这也是拥有科技实力的譬如华为、小米、索尼等消费电子和通讯等领域巨头纷纷涌入这个赛道的原因之一。”

尽管具备着一定的可能性,但造车行业作为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对于造车者的意义毋容置疑。造车行业资金投资周期较长也是特点之一,在索尼宣布建立新公司并布局汽车出行行业之后,股价就下跌了7%。毕竟投资者们要考虑到索尼真正交付一辆电动汽车需要面临的挑战。

东京中西研究所(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汽车分析师Takaki Nakanishi坦言:“索尼要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将会很困难。索尼不可能做到特斯拉所做的事情,障碍太大了。对于这家日本公司来说,更容易的做法,是将汽车制造过程外包给富士康等公司。”

毕竟即使是“鲶鱼”特斯拉,虽然布局较早,却也在经历了多年亏损以及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之后才开始逐步回正。而资本市场能否给予索尼同样的耐心和支持,目前看来,似乎并不容易。

造车意在中国?

索尼公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尽管净利润2118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1936亿日元实现了9%的同比增长,但其PS4的出货量比上一财年同期下降了140万台;PS5和PS4游戏软件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总销量为6360万部,比上一财年同期下降了2780万部;而索尼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其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131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4586亿日元下降了54%。

想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许成为了索尼进军造车领域的原因之一。而中国早已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沃土,索尼造车,或许也是对着中国市场有着深远的布局与野心。对于1978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的索尼来说,40多年的深耕已使它对这片市场有了足够的了解。

毕竟中国市场对于第一位新能源“闯入者”特斯拉而言,给予了其发展的高度助力。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今年更是迎来全新拐点,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坦言:“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是技术进步、产品丰富和政策给力的结果。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会到500万辆。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这还是在受制于电池、芯片和产能情况下作出的保守预判,如果完全看需求,则会更高。”

欧阳明高指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在700万-900万辆之间;到2030年,大致为1700万-1900万辆。从保有量看,2025年会超过3000万辆,2030年接近1亿辆,2035年接近2亿辆,2040年接近3亿辆。他指出:“合资企业会在2022年和2023年集体发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激烈期。”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21年包括BBA在内的传统车企纷纷宣布了自己的在华电动化战略;而小米、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投入造车洪流企图分得一杯羹。

1978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后,1996年10月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索尼在中国市场有着一定的拥趸,再加上在电子产品、传感器半导体等领域都有着较强的技术积累,索尼造车的主要落地点如果在中国,那还是还是有着一定的机会的。同时,新能源叠加智能化是科技巨头布局造车行业的最佳机遇。

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认为:“汽车的创新主要围绕算力展开,豪华很可能将由智能来定义,在这个维度上,便能理解华为、小米等拥有强大智能化基因的玩家涌入。因为它们更容易将ICT行业积累多年的技术优势移植过来,包括应用软件、操作系统、交互设计等。这些玩家还有非常强大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力,这可能是未来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行业东风已至,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切实的规划和加快发展的步伐,毕竟索尼是一个“后来者”,并没有赶上最早的红利。如果还停留在“PPT造车”阶段,那么最终等待它的,只能是造车赛道上的一声叹息。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