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艳鑫 黄兴利 北京报道
“火锅第三股”之争,在捞王与七欣天之间展开。继粤式火锅捞王赴港IPO后,号称中国第三大火锅连锁企业的七欣天也赶来加入上市队伍。
日前,记者了解到,七欣天已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在餐饮行业里,走在IPO路上的还有着传统快餐企业老娘舅、老乡鸡的身影。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餐饮企业受到的冲击颇大,近一年来海底捞与呷哺呷哺股价均已下滑70%左右,为何七欣天会选在此时开始实施上市计划?
“行业第三”赴港IPO
七欣天2006年在江苏开设第一家门店。主打中式海鲜火锅,与传统火锅吃法不同,七欣天将海鲜与火锅进行融合,创出“一锅两吃”的吃法,即消费者点餐后先吃到一锅炒海鲜,吃完后会再加入汤底和配菜进行涮火锅。
除海底捞、呷哺呷哺等传统红汤火锅外,火锅赛道开始进入细分化。七欣天主打海鲜锅,在客单价方面也超出海底捞与捞王,去年前三季度其客单价在131元/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2020年收入和餐厅数量计算,七欣天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但仍仅占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总市场份额的1.2%。七欣天招股书数据显示,中国火锅餐厅市场排名前五的经营者约占市场份额的7.9%,虽然市场规模还在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我国餐饮市场仍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状态。
目前中国火锅市场前五名分别为海底捞、呷哺呷哺、七欣天、捞王、巴奴。
从数据来看,七欣天在2019-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分别12.85亿元、14.26亿元、14.8亿元;税前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39亿元、3.3亿元。与同样赴港上市的捞王作为对比,捞王在2019年-2021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10.9亿元、11.24亿元和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91.5万元、6744.1万元和2145万元。相比之下七欣天盈利能力要远超捞王。
值得注意的是,虽排在第三大连锁火锅的位置,七欣天与捞王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均处在仅在少数城市开店的状态,据了解,七欣天目前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9个省市经营256家餐厅,并计划于2022年开设约70家新餐厅。截至去年9月底,其中30家已签订租约但尚未开业,七家餐厅已与出租人签订意向书。此外,七欣天计划于2023年及2024年分别开设100家及130家新餐厅。
虽在头部企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盈利情况均出现问题时,七欣天仍保持较高速的盈利增长,但在翻台率方面,七欣天相对较低。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3.5次/天,呷哺呷哺为2.3次/天、捞王为2.5次/天,七欣天近三年的翻台率分别为2.1次/天、2.1次/天、2.2次/天。
为何火锅连锁密集上市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受疫情冲击餐饮连锁业一片惨淡,海底捞与呷哺呷哺分别宣布闭店300家与200家门店。身为头部的两者盈利受到影响,到2021年上半年略有好转,但并未完全恢复。
在此情况下,海底捞与呷哺呷哺在二级市场也是深受影响,近一年两家股价均已下滑70%左右。2020年上市的连锁餐厅九毛九近一年股价也已下滑超30%,同样为港股上市的餐饮企业奈雪的茶,去年上市至今股价仍处于破发状态。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餐饮行业整体处在低迷的大环境下,为何捞王、七欣天会选择在此时进行上市呢?
“中国的疫情已经逐渐常态化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在减少,在这个波动的阶段,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会更容易抓住机会去发展。”易观分析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应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餐饮企业待上市阵营以及已上市的公司中,属火锅企业最多,对此,李应涛分析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发展过程中,标准化是一个比较难达到的难题,而火锅行业是实施标准化比较容易的一个行业,比如海底捞就把服务做到了标准化,它不像传统的中式快餐,每道菜因为厨师不同或者其他难以控制的因素,标准化很难达到,但火锅对于人的依赖程度比较低,所以会更容易。
同时记者发现,在去年,准备上市的公司中,不只局限在火锅赛道,中式快餐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式快餐企业代表老乡鸡已在去年9月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准备在深交所进行上市,并在2022年1月6日完成Pre-IPO轮融资,另一家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老娘舅也正在进行上市辅导。
七欣天作为火锅行业的第三大企业,与捞王抢夺火锅第三股的同时,要解决的还有在扩张的路上如何持久保持盈利,毕竟在快速扩张之下,海底捞与呷哺呷哺都吃了增收不增利的亏。
对于上市的考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了七欣天,七欣天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消息会进行转达,目前相关信息还不便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