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雨 摄影)
本报记者 王潇雨 黄兴利 北京报道
持续超过两年的新冠疫情不仅打击了旅游业,也深刻改变着旅游业。
在出境游基本完全停摆的情况下,旅游企业将希望与热情寄托于国内游,并且与国内的地方政府与景区一起通过对软硬件改造、流程设计以及新技术使用等方面深度改善了国内旅游出行的用户体验,这不仅提升了国内旅客出行和旅游的质量,更对下一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1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旅游成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并且“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美丽中国”形象、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这些功能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将以什么面貌向全世界游客展现,这也意味着需要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前往中国旅游。
政策力推入境游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入境游的发展远不如出境游势头强劲。如果从疫情前的旅游市场情况来看,根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境游旅客达到1.5亿人次,同比2017年增长了约15%;但入境游只有1.4亿人次,同比2017年仅增长1.2%。其中港澳台同胞约为1.1亿人次,只有3054万外国游客入境中国旅游。2019年入境游人数虽然保持增长达到1.5亿人次,但其中占据大多数的依然是港澳台游客,外国游客只占到3188万人次。
根据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此前一次公开演讲时所透露的信息显示,从入境游对GDP贡献值做一个比对就可以发现,一般国家的入境游对GDP的贡献在1-3%左右,中国只有0.3%,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在梁建章看来,如果中国入境游占GDP的比值可以到1-3%的话,意味着中国入境游一千亿到两千亿的增量机会,相当于GDP的2%,对整体旅游行业是非常大的提升,对于我们外汇收入也会有30-60%的增长,因为我们整个的贸易顺差也就这么多,而入境旅游可以占到整个贸易顺差的30-60%。
而疫情之后至今全球各国执行严格的出入境管控政策不仅阻断了国人出境的脚步,同样也使得中国的入境游市场“急冻”,并且至今仍未能重启。
最新发布的“规划”提出“及时研判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国际环境发展变化,科学调整有关人员来华管理措施,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中外人员往来秩序。适时启动入境旅游促进行动,出台入境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培养多语种导游,讲好中国故事,丰富和提升国家旅游形象,审时度势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这或许也预示着在经过两年多的漫长“冰封”之后,出入境旅游有望迎来重生。
“规划”还提出,将“推动出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统筹服务保障和管理引导。加强文化和旅游、外交、安全、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合作,建立畅通工作机制,及时传递信息和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在国际人员往来恢复正常的前提下,旅游企业组织出境旅游要严格遵守国家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及时科学调整行程,引导游客做好自我防护;自助出境游客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及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范,严格遵守出境和返程入境管理规定。加强对出境游客的引导和管理,让出境游客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国家形象的展示者。”
“闭关修炼”成果检验
多年来入境游客与出境游客数据存在巨大的“逆差”,在梁建章看来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体验并不友好,梁建章表示,我们已经有世界水平的酒店和航空公司,硬件体验足够好,但很多服务体验仍然不足,比如签证、支付、外语等问题。
“规划”在关于推进入境游发展的问题中也明确提出将“稳妥推进外籍(境外)人员来华邮轮旅游、自驾游便利化和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入境服务水平,优化境外预订、金融支付、网络服务、语言标识等,让来华游客在用卡、用网、用餐等方面更顺畅、更舒心。抓紧推进《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定》等修订工作。”
不过,随着这两年旅游行业只能在国内“闭环”寻求机会,不管是地方政府、旅游景区还是企业都花大力气开始进一步改善旅游出行过程中的体验,并非常注重与新技术手段的结合。比如网上预约、电子导览、虚拟现实以及大数据引流等,不仅仅在疫情期间实现了更多非接触操作,实际上也改善了行业多年以来的积弊。
按照“规划”的最新布局,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行业发展也成为共识,其中包括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有效整合旅游、交通、气象、测绘等信息,综合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道路通行、游客接待量等实时信息,加强旅游预约平台建设,推进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等服务。建设旅游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大数据精准监管机制。
在梁建章看来,中国入境游另一个问题是旅游形象。他表示,中国旅游的形象首先是比较模糊,除了历史以外,没有什么特别强的、有特色的卖点。梁建章认为,各地旅游都想宣传,但是实际上力量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定位、标识和口号。中国宣传还是需要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专业的策划、设计、创意、媒体宣传,需要和海外领头媒体和网络公司深度合作。
“规划”此次也明确提出:“将旅游形象纳入国家对外宣传,建立健全国家旅游对外推广体系,形成‘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旅游城市’三级推广的格局。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海外文化和旅游工作,扩大优质内容供给。推动优化整合旅游办事处职能、拓展布局设点范围。发挥跨区域旅游推广联盟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美丽中国’旅游形象推广活动,加强‘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旅游推广。细分重点市场、新兴市场、潜在市场,紧扣境外游客需求和消费习惯,设计推出更多国际化程度高、中国特色明显、适合境外主流市场的优质旅游产品,不断增强中国旅游品牌吸引力、影响力。”
当然,考虑到疫情仍是最大的风险,“规划”也强调要“与旅游客源国、客源地在国际航运、边境通行、疫苗接种、旅游团队组织、医疗保险等方面加强沟通,本着对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坚守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动态精准调整来华人员入境政策。科学制定并实施入境旅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强化入境旅游接待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防控,严格落实门票实名制预约制度。”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