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121183840cEczg1yf2y.png

LPR双降信号:去年GDP增长8.1%,稳增长政策提前发力

张智 2022-1-21 19:57:22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21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以远高于年初目标的8.1%的增长率,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在国内外疫情和暴雨的侵扰下,我国经济总量仍旧突破110万亿元,达114.36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两年平均GDP增速达到5.1%,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第一。

“这个成绩单,已经全面实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看来,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是新冠疫情之后的修复。

“不仅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还是经济政策,实际上还是迈出了比较坚实的步伐,特别是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一个新情况是,由于美国贸易战引发的一些技术制裁,反过来刺激了我国高新制造业的发展,所以高新制造业板块得到了比较好的增长,这也是我们在补短板、解决瓶颈的一个重要应对的表现。”毛振华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

不过,在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2022年我国的供给、需求、预期三个方面均面临下行压力,全年或呈现前低后稳的走势,下半年能否企稳,仍要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力度。

对此,1月20日,央行下调LPR利率,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帮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与经济活力,“宽信用”在途中,同时也提振房地产市场融资端和需求端,防止房地产投资失速,同时有助于支持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有利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

重视三大压力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26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居民消费价格低于3%。

在毛振华看来,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采取了较大幅度的政策措施,特别在投资领域中,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但在2021年,我国采取了逐步回归常态化的措施。

物价方面,CPI没有大规模上行,这反映出我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

“2022年通胀压力不大。现在在整个经济政策目标中,控制CPI并不是重要目标。我国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这和我们现在的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和全球迥异的特点相关联的。”

一个亮点是,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我国出口逆势增长,给我国经济带来强劲动力。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11.3%,按美元计价,我国贸易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

不过,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国也面临一些困境。

比如,工业增加值逐月下行,投资增长4.9%,投资同社零总额两年平均3.9%,均为历史较低数据;由于疫情反复,服务业修复也较为困难,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接触类服务业,修复更加困难。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在需求端,居民消费意愿不高,消费需求的力度总体偏弱,消费者信心整体呈走低态势。此外,国内疫情反复和结构性调整对经济有一定下行的压力,外部不确定性也仍然存在。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表示,我国当前面临三重压力:平衡表、供给、需求。

“和过去不同,需求下滑不仅仅是过去外需的不足,恰恰相反,外需是2021年很重要的支撑,疲弱的是消费和投资;供给冲击在以往历次经济下行期都没有体现过,这和疫情密切相关;预期转弱,不仅有疫情所带来的天然的悲观,同时,也会发生各种政策的挤碰头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刘元春表示。

当前,在疫情冲击下,国内几大转型不断加速,比如,从传统要素驱动型向科技创新型驱动的转型;从两头在外的传统开放模式的发展向新发展格局进行转型的大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要目标的绿色大转型;支撑过去四十年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快速金融深化的土地和房地产也在发生剧烈的转型。

在疫情的促进下,以及战略节奏的启动下,几大转型加速叠加,均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好是坏,尚且未知。

降息有效建立企稳趋势

从全年的情况看,在三重压力之下,2022年GDP增速还将继续有所回落,全年呈现前低后稳态势。

“现在的政策是‘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稳增长就是扩张政策,防风险就是收缩政策,因此,今年的‘稳’应该适当采取扩张的态势,整个信用扩张还是要进一步宽松,社会融资规模和增速都有望在新一年中向上。”毛振华表示。

事实上,在2021年,宏观杠杆率下降了7.5个百分点,这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在美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乔虹看来,如果以稳增长作为重要的背景,今年政策重要的抓手还是在信贷方向上。此次降息,就是稳增长的重要一环。

“央行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从口头上的支持,还是从行为上抑制降息降准所做的努力,与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贴得非常紧。我们希望从财政上、信贷上,以及各个行业方面能够看到各个部委抓紧时间,做出更多一点的有利于经济企稳的政策安排。”乔虹表示。

不过,行业内专家也提醒,虽然政策降准降息,都在预期之内,但当前政策显示出钝化的效果。比如,2021年制定了一个科学的赤字率,但最后在执行上,花钱速度不太够,实际赤字率出来的结果和原来预算目标仍有差距。

比如,2021 年全年地产投资增长5.7%,但12月地产投资继续降温、当月两年平均同比增速年内首次跌入负值,为-2.7%,销售、开工、施工等具有前瞻性意义的重要面积指标同比降幅继续扩大。

“专项债也是同样的问题,去年3.65万亿这个数字已经不错,但上半年很多基金是闲置在渠道里,没有被花出去的,因此,6、7月基建投资出现下行。”乔虹表示。

在她看来,现在应该尽快出台一些有力度的、覆盖面广的政策,从财政到货币、到信贷,以及具体的行业性政策,才能更加有效地把短期经济增速企稳的趋势建立起来。考虑到2022 年年初稳增长任务重,但其他政策落地和信贷扩张速度可能偏慢,在美联储开启加息前,央行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