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3/20220304120526HKzGFFLXkK.jpg

全国人大代表邱光和: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加大支持力度

葛爱峰 陶炜 2022-3-4 13:53:32

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陶炜 南京报道

自去年国家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以来,“专精特新”企业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森马服饰董事长邱光和看来,目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仍然存在一些痛点。因此,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更大力度的支持。

专精特新培育仍存痛点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更是数量繁多。

以邱光和所在的温州市为例,温州市目前累计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目前,温州市“专精特新”企业约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4.8%,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8.7%,利润总额约占35.2%。

不过,在对温州市“专精特新”企业的研究过程中,邱光和发现,目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仍然存在一些痛点。

首先,企业研发投入需进一步重视。“企业R&D(即研发)占比是小巨人、隐形冠军评选关键指标,要求4%以上,但大部分规上企业的R&D占比仅3%左右。下一步若要引导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则必须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发展。”邱光和认为。

其次,企业国际化水平待进一步提升。温州市3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有69家企业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但是能在国际上成为细分领域领军者的却并不多。“‘专精特新’头部企业应将发展视野投向全球,要有领跑全球的雄心,而政府部门要在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两大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邱光和表示。

此外,数字化转型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温州市3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仅20家企业获选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占比6.5%,数字化引领示范作用需进一步加强。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较为滞后,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邱光和称。

更大力度支持

为了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邱光和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他认为,“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其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企业转型、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如在支持其做大做强方面,可在“专精特新”企业中优中选优,以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为重点,实施增资扩厂项目补助扶持,对小巨人企业新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给予奖励支持。如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建议增加供地指标专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用地需求,尤其是对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优先给予供地支持。如在融资方面,则对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降低门槛要求,减少资质证明材料等,让企业在转型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二,大力发展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培育上,引导当地企业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对创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在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分配基数,专项用于企业的科技研发补助。加大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的支持,在项目招标方面,进一步打破壁垒,如对一定级别的“首台套”产品不设置产品使用次数或放宽限制条件等,进一步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打开产品市场,形成“研发-使用-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积极拓宽企业融入产业链渠道。产业链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政府一方面在实施财政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应当更关注企业“建链”“强链”“补链”能力,集聚产业链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科技团队、高端人才,构建完善产业链,提升优势产业,从而带动更多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第四,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平台。“在国家层面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专精特新’企业管理平台,将企业申报、运行监测、一企一策服务等内容进行整合,打造一个专门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的专业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革,打通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尤其是税务等数据需要省级层面进行沟通协调。从而也便于基层主管部门掌握企业运行数据、发展状况等,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邱光和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