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小欧 翟亚男 北京报道
汽车是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两会召开之际,汽车相关行业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繁荣提出了建议。而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建设的问题被重点提及。
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安全基石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深刻地改变汽车的开发模式与产业链结构,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经济结构,而车联网作为数字化新场景,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因此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建设就成为了保障智能汽车长久发展的重要一环。
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出了四项建议,其中《关于统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的建议》就对现阶段影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问题做了剖析。
在朱华荣看来,当下新一轮的技术群突破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带来了最佳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智能化成为重要抓手。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发展正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已不再只是交通运载工具,也是大型智能终端、计算中心,还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更是支撑构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关键节点。不过客观上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同时与智能网联汽车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数据环境等仍在建设当中,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他提出统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的有关建议。
朱华荣表示,目前网联融合应用不充分,多数靠单一行业单打独斗;在系统数据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的数据中枢,人、车、路、信号系统整合不够,存在数据壁垒,孤岛效应仍然存在。而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侵权责任、安全保障责任的主体依然存在法律条款内容的缺失。
朱华荣认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应用和规模化发展,需要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市场、技术等资源,加速产业生态建设,发展与安全缺一不可。他建议,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包容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在网联融合与数据壁垒方面,加强政府引导、法规保障、标准统一,加速行业合作,打破数据壁垒;此外,政府可以合理放宽汽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建立可信汽车数据流通渠道,在满足数据安全要求的同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不止朱华荣,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也建议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应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挑战。周鸿祎建议借鉴汽车物理碰撞测试的手段,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空间碰撞测试”长效机制,强制要求在我国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数字空间碰撞测试”。同时,周鸿祎还建议汽车行业尽快搭建一套以汽车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态势感知体系,帮助监管部门和车企实现汽车安全实时全程“可见、可控、可管”,确保上路的智能网联汽车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汽车数据安全建设将更规范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网络数据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甚至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等重要问题的安全保障息息相关。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国已愈加重视汽车数据安全规范管理,越来越多的相应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毕竟运营者是海量汽车数据的持有者,因此他们也是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汽车数据不仅涉及用户隐私,还涉及国家安全。因此正如朱华荣建议,如何保护汽车数据安全、完善现有的安全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通过汽车传感器能收集到的数据,远比通过手机收集到的数据要多。理论上这些传感器,能够收集到大量车内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除了车主(司机)的驾驶习惯、个人偏好外,同行人员的个人隐私、偏好等信息都能收集得到。此外,还能够收集大量的车外地理位置信息。仅以行车记录仪为例,它可以收集到所有路过地区的信息。如果一辆车行驶路过敏感的地区(如军事管制区)就能获取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包括路过周围的各种装备和人员的部署情况等等。如果我们考虑到辆汽车强制报废限制是60万公里,那么,在其生命周期内,能够覆盖的区域可想而知。”
安光勇指出,汽车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如果这些数据流入其他不授权的领域时,会变成可怕的‘凶器’。不管是从个人隐私层面,还是国家安全层面,汽车数据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数据流通层面进行监管,从数据收集层面也要进行限制,这样才能双管齐下从真正意义上保证数据安全。因此建立可信汽车数据流通渠道也十分必要。
随着各项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以及两会代表的积极建言,相信汽车产业数据安全领域的监管制度将更为完善。从短期内看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长远而言,对于企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我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