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3/20220322164706NfUc47klw0.jpg

宏观经济超预期背后:结构性问题仍要谨慎,提振信心至关重要

张智 2022-3-22 20:57:22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1-2月的宏观数据,大大超乎市场的预期。

“2021年面临多重压力,尤其是新冠疫情病毒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动态清零政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刺激支持,使得在今年1-2月份很多的数据变得超乎预期。”在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员刘瑞明表示。

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今年经济预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期企稳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内部面临着非常强的消费收缩、投资下行等一系列的转型阵痛,外部面临着国际局势冲突、疫情输入导致局部的复发等多重因素的冲击,经济的预期开始转弱,这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刘瑞明表示。

注意结构性问题

2022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改变了下滑的趋势,这是经济复苏的一个信号。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环比上涨0.1%,紧贴荣枯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3%。

“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1-2月份的宏观经济发展方面的各个指标,总体来说是企稳向好的。”刘瑞明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区域差异仍明显,比如中部地区更加领先,西部相对比较落后。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和民营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分化,结构性问题仍值得注意。

同时,一直保持高位的“剪刀差”也有所缓解,但仍保持高位,实体利润空间仍然有限。

“今年一个好的趋势是PPI开始掉头向下,但剪刀差依然非常大,如果PPI不能寻找到下游出口,就意味着下游实体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利润紧缩的压力,从而会带来更大的宏观经济的压力和就业压力。从各个方面都会呈现出类似的一种情形,无论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还是从大宗商品指数来看,预期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解,需要一些时机进一步化解。”刘瑞明表示。

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但仍难掩盖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数据显示,1到2月份工业增加值7.5%,比12月份4.3%要加快2.2个百分点。这个数据非常亮眼,但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发现,这是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口径、同一批企业比较出来的。规模以下的情况,在疫情的冲击下可能比想象的要严峻。

“在工业企业中仍然呈现出数据上的三大分化,本质上同工作经济深层的结构性问题相关联。比如所有制分化,在增长过程中民营不如国有。当我们的民营经济占据了九成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势时,不能非常好的修复,意味着宏观压力仍然存在。同时,在冲击下,存在着小企业、中小企业修复能力不够强,进一步导致了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化。此外,上下游链条的分化也值得注意。”刘瑞明表示。

此外,今年来看,全球开始有大的国际局势变动,这给我国外贸带来了一些阴影。当前,发达国家经过了两年疫情的管控、疫苗普及,逐步放开了疫情采取全民免疫的态势,这样的情形下,其工业逐渐回暖,今年的外贸形势仍将面临较大变数。

从需求动力看,当前完成全年目标有挑战;即便今年完成或接近完成,需求动力也缺乏可持续性。对此,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的院长滕泰表示,提振内需、提振消费至关重要,不仅仅是靠政府消费去补,更要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这种可持续性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提振信心

在丁安华看来,展望未来,隐忧较为明显的还是就业的压力。

今年3月,疫情在国内多点爆发,对经济影响不可小觑。

社科院研究员刘煜辉发现,在过去几年,由于疫情管控比较好,我国经济恢复比较强劲。但今年,随着疫情的变化,西方全面放开了经济社会的管控,实现全民免疫。这使得今年海外经济的恢复比国内来得更强劲,因此,我国出口会面临一些压力,对我国的供应链产生冲击。

这也从预期、信心层面导致了非线性因素的冲击。

此外,俄乌危机直接改变了全球G2长期竞争战略格局的天平,这一天平出现了明显的倾斜,使得中国面临着失去战略回旋、战略缓冲区的空间被显著的压缩。

“我们担心这样一种变化是否会演化成未来的脱钩铁幕的拉开,因为我们感觉到自己战略空间,中国回旋和缓冲的战略空间被压缩以后,确实面临了对我们来自于政治、经济层面脱钩的挤压,这种压力的冲击直接改变对国内经济的预期的改变的冲击,这个层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刘煜辉表示。

“中国目前面临最大的压力是预期转弱、信心转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召开金融委会议,也表述了安抚市场的信心。”丁安华表示。

“目前,我们的各类信心指数依然是不错的,超过了荣枯线,但趋势上又有波动性下行态势,尤其是去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对各个行业的管控之后,一些地方和一些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从而影响了整个市场的信心。企业家信心高度依赖于政策的稳定性和明朗度,所以在这方面依然有待于我们国家为整个经济提供更多的政策确定性和信心指数。”刘瑞明表示。

刘煜辉认为,最近出台的一些疫情管制技术标准的改变,恐怕是决策接下来稳定中国经济的重要抓手。

“要稳定中国能源基本盘,稳定煤电,稳定中国能源的基本盘,这个方向也是接下来政策着力的一个主要的方向之一,通过怎样弹性化的处理双碳能耗的指标,今年能耗的释放,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可再生能源的新增不计入能耗指标,原料用能不计入能耗指标,光这两项测算带来的今年能耗指标的释放就能增长8%以上,所以这个方向怎样减少供给冲击恐怕是今年着手稳经济的重要一环。”刘煜辉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