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3/20220323230157mWlNu4MnkE.jpg

汽车股“跌跌不休”,泡沫破灭还是暗含新机?

刘凯 翟亚男 2022-3-24 12:50:59

本报记者 刘凯 翟亚男 北京报道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自开年以来,资本市场就充斥着各种悲观情绪。俄乌战争、原油价格大涨、通货膨胀等利空消息,都成为压垮投资者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背景下,汽车股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除了在美上市的三家造车新势力受到利空消息影响遭到“屠杀”外,A股的汽车上市企业也没能得到幸免。其中,长城汽车(601633.SH)从年初的47.78元一路下跌到3月23日28.8元。比亚迪(002594.SZ)虽然下跌缓慢,但也从年初的271元当跌至3月23日247.17元。此外,其余汽车企业的股价也下跌了30%左右。这样的跌幅似乎在说明,汽车股已经成为了资本抛弃的对象。

泡沫已经破灭?

有媒体统计,仅2022年的第10周,我国汽车股市值就蒸发了4000亿元,而截止到3月14日,汽车股市值蒸发超过万亿,相当于一个招商银行的市值。有投资者感慨:“去年一年的盈利,今年用了不到3个月就亏了出去,甚至还出现了亏损。这已经不是饿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利空消息的问题了,更多的是流动性问题,疯狂的踩踏让人感到绝望。”

对于汽车股走弱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一年新能源赛道的增速过快,部分企业的市值疯长,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了“泡沫”,在无序的增长下,这些“泡沫”也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以长城汽车为例,作为汽车整车板块的龙头老二,长城汽车在2021年最高市值达到了6445亿元,股价也从2021年3月的30元/股左右到2021年10月最高近70元/股。不过,虽然市值近7000亿,但长城汽车的营收也只是在1000亿左右。

截至3月23日收盘,长城汽车报收28.8元/股,较最高点大跌近60%。今年以来,长城汽车的A股和H股市值累计蒸发已超3000亿元。不过,虽然股价直线下跌,但长城汽车依旧收到了不少证券机构的正面投资评级。“我们认为,柠檬平台能够加快长城汽车型研发速度,提高零部件复用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单车利润率,提升竞争优势。”天风证券表示。

不过,单从长城汽车来看还不足以说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估值存在泡沫。以比亚迪为例,2021年三季报显示,比亚迪的营收规模为1452亿,在很多人眼中,这并不足以支撑其7000亿的市值。然而在汽车板块回撤过程中,比亚迪的跌幅最小,如果是泡沫破灭,那比亚迪的结果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因此,估值泡沫是否破灭不能简单的从营业收入、销量等消息面来衡量。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对一个赛道的投资就是对其未来的预估,现在的市场估值对应的是未来的营收。如果这些企业在未来依然有着高增长的预期,那么对应未来的估值,现在的并不是泡沫破灭。

汽车股票或将“否极泰来”

如果说开年来汽车股的表现是“物极必反”,那近几天汽车股可以说是迎来了“否极泰来”。而随着市场企稳,部分汽车股也会进行重新估值。在中概股方面,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旦解决了海外上市问题,“蔚小理”的股价还是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况且“蔚小理”已经留好了退路,即便遇到最差的情况,也有港股作为支撑。

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这是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竞争赛道。并且,我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满足任何区域化市场的需求,无论是PHEV还是EV车型,我国的汽车企业完全可以完成研发制造以及对外输出。因此,我国的新能源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欧美、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

此外,在新能源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各大车企都在加快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其中,长城汽车将WEY品牌从高端燃油车品牌彻底转型为新能源品牌。纯电领域更是推出了欧拉、沙龙、光束等多个品牌。广汽集团也对广汽埃安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埃安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上汽、长安、东风等企业也推出了新的品牌和产品,希望能够快速完成转型。

事实上,汽车的新能源转型不止在动力方面,智能化也是突破的一大重点。目前,我国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团队动辄几千人,而传统汽车这边还没有过多的投入,大多都是依靠外包软件公司,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奔向“新四化”。这也使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开始依靠软件领域的优势切入汽车行业。在科技公司与造车新势力的双重挤压下,传统车企如果还不注重汽车的智能体验,或许传统车企的未来将不会被资本所看好。因此,传统车企也应当在智能化领域发力,建立庞大的研发团队,将智能化和新能源融合,实现估值重塑。

虽然资本市场的动荡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安,但从基本面上也可以看到,我国的汽车企业已经有实力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竞争。与此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在不断突破,这也表明了未来依旧可期。只不过这个预期不一定体现在当下,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探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车企的考量,也是对投资者耐心的考验。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