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4/20220408193043enzwuExYm7.png

纾困企业政策再加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特困企业暂缓缴纳养老保险金

张智 2022-4-8 19:45:45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一季度成绩单发布在即,当前,多部门开始了频繁调研,高层的关注点也更加切实和具体。

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目前,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出现了“超出预期”的不确定性。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二季度首次会议,相比一季度的几次会议,此次会议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财政政策的快速反应和强调有效性服务实体经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给经济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夯实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而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需要适度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同时还需要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

事实上,近半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先后3次提过稳基建。去年11月24日、今年1月10日、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均对更好发挥地方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进行了部署。

而效果也立竿见影。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而在地方,基建增长更是迅猛。

“预计2022年基建增速能达到5%-7%左右,以交通、水利、新基建、‘十四五’重大项目、城市更新为主要投资方向,其中新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约为0.16-0.53个百分点。”一位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哪些信号

对特困行业的扶助是此次会议内容的重点之一。

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有的甚至停产歇业,必须针对突出困难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因此,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并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上述五个行业,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

此外,会议还提及,要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从60%提至最高90%;允许地方再拿出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而在此次会议中,稳增长仍然是重要议题。

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其中,“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表述给市场对降准降息预期再添一把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有了更多表述。

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是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二是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三是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再贷款支持。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在李超看来,稳增长的方式将不同于过去,不是仅以传统基建地产为主要动力,而是以产业新能源化及产业智能化为载体的制造业投资、城市更新作为稳增长主力。因此,除了基建贷款、按揭贷款需求将在稳增长措施中得到释放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减碳贷款需求将超预期。

稳投资基建托底

稳增长离不开基金投资,而基建加速则离不开资金保障。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明显加快。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各地共发行地方债18246亿元,是去年同期发行量的2倍多。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2981亿元,约占今年“提前批”额度的89%,约占全年额度的36%。

据了解,财政部2021年底就提前下达了2022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2022年一季度,各地快马加鞭开展发行工作。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

与前些年不同,今年专项债资金分配适当集中,不“撒胡椒面”,即具备实施条件项目多的地方适当多分,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偿债能力强的省市倾斜。在发行进度上,国务院明确了“时间表”:2021年提前下达的额度,2022年5月底前发行完毕;2022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

在中建政研智库专家郑研看来,当前亟须发挥投资拉动有效投资作用和资本撬动作用。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仅靠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投资渠道难以为继,更难以持续发展。

在广东,今年已安排282.7亿元资金作为48个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粤东城际铁路等新建项目迅速开工,继续支持白云机场三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等工程加快建设使用。

“政策利好方面,目前国务院允许将专项债用作铁路、收费公路等十大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从预计投资总额来看,需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提升专项债效能,把资金投向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与此同时,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防范风险。”郑研表示。

按照计划,要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的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

财政部也明确,今年专项债重点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能源、水利等九大方向,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以及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等。

“在4月初,国家发改委专门就102项重大基建工程的投融资召开专题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将102项重大工程比喻为‘大套娃’,并分解出2600个项目。针对2600个项目,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发布了2022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是接下来基建的重点投资方向。”郑研表示。

市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新增专项债投向新能源、5G、大数据等新基建相关项目,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1-2月国内经济数据表现理性,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3月以来国内散发疫情影响及国际地缘局势外溢效应,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国内将加大托底力度。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