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婕 陈锋 北京报道
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接触到的信息更全面,买入基金后还有6个月的锁定期,他们选择的基金更像风向标。
截至去年底,上万只非货币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被其所在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持有。以去年12月31日基金的单位净值及内部人士持有的份额计算,有12只基金的持有金额超过5000万元,涉及到的14名基金经理获得了专业同事们的认可。
然而,从业绩来看,其中只有一半基金去年的收益率为正,到了今年,截至4月8日,这一数据减少至1只。如果这些投资还在其中没有赎回,今年浮亏共计1.53亿元,自己人也被“坑”了。
中信系员工浮亏7000万
基金2021年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员工共持有中信卓越成长9108万份额,约1.81亿的持仓市值,是被管理人内部员工持有最多的产品。
除中信卓越成长两年持有外,另外两只资管产品中信红利价值和中信臻选回报也被中信人分别持有1.32亿元和8620万元。
作为券商资管行业龙头,这三只基金也被称为中信证券公募化改造的“三驾马车”,是成功改造的前三只基金。这三只基金共被中信证券资管人员投入了约4亿元,可见其对三位基金经理的认可。
红利价值由刘琦管理,他是中信证券资管业务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卓越成长由张晓亮管理,他是资管业务董事总经理,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臻选价值成长的基金经理是张燕珍,现任资管业务执行总经理。三人都在公司身居要职,持仓风格迥异,殊途同归的是,三只基金在去年的业绩都不理想,分别亏损4.88%、1.04%、1.44%。
三人在年报中都做了反思,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认为2021年对新能源板块等市场热点的配置不足。今年一季报尚未出炉,无法得知三只基金是否进行了调仓,但从收益率来看,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如果中信内部人士仍然持有手中的份额,今年在这三只基金中浮亏7000万。
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更依赖直销以及拓展代销机构的渠道,资管从业人员会有购买指标,在这一导向下,与其买其他家,还不如买自己家的产品。
一半基金赔了
最获自己同事认可的基金经理名单星光熠熠,除有指标的券商资管计划产品外,最受青睐的是谢治宇,兴全合润、兴全合宜两只基金合计获得公司内部人士投资的1.7亿元。
陈涛和曹庆管理的中庚价值先锋获得公司内部持有人的6200万元,超过对公司金字招牌丘栋荣管理的中庚小盘价值的持有金额。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基金经理一般会在公司内部进行产品路演,这也是渠道人员对外销售前的培训,比对外披露的信息更全一些,是公司员工在买入基金时的重要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12只去年被内部员工持有超过5000万元的基金中,一半产品的年度收益率为负。这意味着,不仅普通投资者收益不佳,基金公司内部人员今年的投资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回报。
其中,收益最高的是李晓星和张萍管理的银华心怡,上涨38.62%,远高于其他11只基金的收益水平。银华员工持有银华心怡1700万份额,约合5800万元,收益也远高于其他投资者。
年报显示,去年四季度银华心怡的持仓分散,共持有103只股票,其中,持有占基金资产净值比1%以上的个股24只。在权益投研方面,李晓星跟其他基金经理不一样的是,基于景气度投资,容易抓住贝塔的机会做超额,跟纯赛道基金比较,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今年市场不佳,12只基金中除固收产品嘉实60天滚动持有实现上涨外,其他都为亏损状态。如果基金公司内部员工的投资还在其中没有赎回,今年浮亏共计1.53亿元。
单只基金被赎回5000万
不同于普通投资者,基金公司员工买入自家公司产品有6个月的锁定期。相比之下,他们在申购赎回时也会更加慎重。通联数据显示,2000多只基金在去年底遭到了内部人士不同数量的赎回。
被员工赎回最多的是方正证券金立方,2021年12月底员工持有2500万份额,比年中时减少了6560万份,也是唯一一只赎回份额超过5000万的基金。
方正证券金立方的持仓以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股为主。有三位基金经理,排名在首位的廖帅是公司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副总裁、权益量化投资经理。金立方是廖帅在管的唯一一只基金,任职一年7个月,回报为-20.77%。
上述12只在去年被内部员工持有超过5000万元的基金中,多数都在去年下半年获得了员工的增持,仅有3只被少量赎回。
上述3只中,被赎回最多的是中信红利价值,赎回份额为770万份。排在其后的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被赎回了757万份。
易方达蓝筹精选是张坤管理最大规模的基金,规模高达676.23亿元,单基金规模的排名是非货币基金类第四。2021年蓝筹股多数亏损,蓝筹精选的亏损在意料之中。
此外,乔迁管理的兴全商业模式也在去年下半年被员工少量赎回。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