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艳鑫 黄兴利 北京报道
玩转防晒生意经的蕉下,在成立10年后开始在港交所冲刺IPO。4月8日,蕉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
成立于2012年的蕉下主打女性消费,凭借防晒伞成功出圈后,近几年在营收表现上十分可观,2021年营收更是较2019年翻了超6倍达到24.1亿元,除此之外,蕉下将近60%毛利率,也超过了lululemon与李宁等一众潮流品牌。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依托互联网而生,作为新消费品牌的蕉下,依旧难以摆脱销售费用过高的“通病”。
毛利率达59.1%
成立刚刚10年的蕉下,业绩在最近几年迎来转机。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分别实现营收3.85亿元、7.94亿元和24.1亿元,3年营收翻涨6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0.1%。
蕉下一开始被大众熟知是其推出的防晒小黑伞。数据显示,2019年伞具产品占蕉下总营收的86.9%,但随着蕉下经营产品种类丰富,2020年伞具营收比重降到46.5%,2021年则降到20.8%。
不过,伞具营收虽然保持着增长,但在蕉下总营收占比中却在下降,这对于蕉下又意味着什么?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伞具的概念虽然贴上防晒,但是整体的表现还是不强,无法在二级市场对投资者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因此扩大更焦点的热度业务占比,可能会在二级市场产生更好的机会。”
可以说,伞具的爆火让蕉下更加坚信防晒是门好生意。2017年起,蕉下将防晒产品从伞逐步向防晒服、口罩等服装品类延伸,2021年进一步将产品品类扩展至帆布鞋、保暖服装与配饰等其他非防晒户外产品市场。
从数据上看,2021年,蕉下服装产品在营收上首次超过伞具达到7亿元,排在产品营收榜的第一;帽子实现营收近4.5亿元;墨镜、口罩等产品实现营收6.12亿元。除此之外,2021年蕉下的非防晒产品收入占比增至20.6%。
当服装生意再加“女性”这一流量密码,仅从数据上看,蕉下的防晒生意盈利空间不小。2021年,蕉下的毛利率在连续三年增长后达到59.1%,超过了瑜伽裤品牌lululemon 57.7%的毛利率,其中蕉下帽子的毛利率甚至达到了67.3%。
不过,蕉下到手的钱却并不多。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年内亏损分别为2320.7万元、7.7万元、54.73亿元。对此,招股书解释称,是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录作流动负债导致,其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是由于公司估值增加所致。剔除上述因素后,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2亿元、0.39亿元和1.36亿元。
一年广告营销开支5.86亿
当消费者准备购买一件防晒伞或者防晒衣时,去浏览购物软件或者种草软件都会发现蕉下的身影。在蕉下天猫官方旗舰店中,最畅销的防晒衣经典款售价近200元,防晒帽“贝壳帽”售价179元,儿童防晒衣239元。动辄几百元的防晒单品,是否值得也经常引发讨论。
作为新消费品牌,蕉下在营销上大下功夫。仅在2021年,蕉下就与超过600个KOL合作,这为蕉下带来超45亿浏览量。除此之外,蕉下还选择新晋小花进行品牌代言,在淘宝主播的直播间中,蕉下的产品也是常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3月蕉下就4次登上李佳琦的直播间。
在频繁的营销动作下,相关开支数据水涨船高。招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的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4亿元、3.23亿元及11.0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2.4%、40.7%及45.9%。这三年,蕉下在电商平台的服务费支出共达3.52亿元、广告营销开支共达7.42亿元,仅在2021年,其广告营销开支就高达5.86亿元。
“互联网思维”加持下,蕉下也难逃新消费品牌高营销、低研发的“通病”。数据显示,蕉下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甚至出现下滑,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985万元、3589万元及7164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2%、4.5%和3%。
互联网渠道起家的蕉下,线上是其主要的营收渠道,招股书显示,蕉下的在线店铺收入从2020年的5.24亿元增加213.3%至2021年的16.4亿元,同时2021年蕉下在线零售额在中国所有防晒服饰品牌中位居第一,超过第二大品牌的5倍。
此外,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在全年零售额超人民币10亿元的中国鞋服行业新兴品牌中,按2021年零售额计算,蕉下位居第一;按2021年总零售额及在线零售额计算,蕉下均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分别拥有5%及12.9%的市场份额。
蕉下高毛利、销售费用上大额支出这些特点,与新消费品牌中的完美日记酷似,但目前来看,新消费企业上市后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对于蕉下上市后的预期,在沈萌看来:“营销驱动的业务基础相对技术驱动更加脆弱,无论是未来营收还是成长性,都可能风险较高,因此在香港的二级市场恐怕难以得到很理想的估值或流动性。”
关于企业经营业绩提升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了蕉下,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