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6/20220601115451X5N7Lyy9v7.JPG

踩雷多家地产公司亏损65亿 中融人寿陷困局

吴敏 2022-6-1 19:12:39

本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作为一家地产系险企,中融人寿正在品尝地产投资失利的苦果。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6月1日,中融人寿仍未披露2021年四季报、2021年年报以及2022年一季报。对于未能及时披露年报的原因,该公司于近期公告称,“因为公司实际情况”延期披露2021年年报,预计披露时间不晚于2022年6月30日。

对于该公司未按时披露报告的具体原因,本报记者曾联系中融人寿方面并向其提供的邮箱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尽管如此,中融人寿所言“实际情况”,也可从其股东中天金融的年度报告中窥得部分详情。

将推进资本补充 化解资产端风险

根据中天金融2021年年报,中融人寿净亏损65.35亿元,成为拖累中天金融业绩的最主要原因,受巨亏影响,中融人寿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净资产下滑至-33亿元。

针对中融人寿的亏损,中天金融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受市场环境变化及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等因素影响,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出现信用风险,根据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导致所有者权益大幅下降。

那么,中融人寿的房地产投资究竟踩中了哪些“雷”?据了解,中融人寿所投资金融资产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天津远见共创三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深业03”“21深钜01”“中国民生信托至信763号宝能汽车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深圳紫竹新兴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五矿信托-汇置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某地产公司债券等。这些产品,主要来自恒大集团、宝能集团以及海航系等。

对于中融人寿将通过哪些手段挽回投资损失,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度过危机等问题,本报记者曾向中融人寿方面提供的邮箱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实际上,房地产业曾长期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而保险资金的特质又与房地产业资金需求高度契合,保险业与房地产业也曾有过一段长期的蜜月关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过去险资之所以青睐房地产行业,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考虑,过去房地产行业增长较快,又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而险资正好契合需求,所以借助资金优势,保险业在过去房地产业高增长时期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二是从险企构建自身生态的角度来看,现在保险业越来越强调保险+服务,在养老服务方面,房地产有天然优势,险企搭建康养生态的背后,也涉及了对房地产业的投资。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亦告诉本报记者:“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往往是长期资金,投资房地产业能够较好地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而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是一种稀缺资源,长期来看具有价值不断涨的趋势。因此,给大家的总体认识是投资房地产业风险较小。过去,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曾经历过几次困难时期,但是最后都能转危为安,使得大家产生一种投资房地产利润丰厚风险很小的印象。”

险企投资房地产需审慎判断

近两年,踩雷房地产行业的保险公司,已非中融人寿一家。如平安踩坑华夏幸福,风险敞口高达432亿元;泰康系“割肉”减持阳光城,浮亏17亿;大家人寿6次减持金地集团,持有的股份从20.43%减少至5.43%;中国人寿对万科A连续5个季度减持等。

据Wind数据,在2015年年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险资的A股上市房企共有28家,数量上为近10年的最高点,之后便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险资的A股上市房企仅有14家。

那么,险企近几年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因何频频失算?李文中向本报记者表示,因为现阶段房地产业不再是利润丰厚风险很小的行业,频频出现“爆雷”的房地产企业,大量投资房地产的险企也自然难免“踩雷”。

在李文中看来,房地产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首先,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些房地产企业风险意识淡漠,长期的过度扩张、高负债经营策略在外部环境变化后难以维系,出现流动性危机。其次,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房地产业面临的经济与政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因我国经济发展由过去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投资驱动向消费转型,使得房地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通过多年的供给侧改革和降杠杆之后,经济金融的风险承受能力增强,使得房地产业难以绑架整个国民经济。在中央“房住不炒”的要求之下,住房限购政策不再只是一个阶段性政策而是一项长期性国家政策,不再因为某个地方、某个房企出现困难就改变相关政策,使得房地产业难以再出现高速发展。

李文中还指出,房地产投资失利的背后也暴露出部分险企自身的风险管理问题。没有能够有效遵循投资安全性的要求,投资于房地产业的比重过大。另外,险企对房地产业的系统性风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行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后没有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应对来降低风险。再者,也是险企投资标的选择出现了问题。因此,近期来看,对于那些投资房地产业比例过大的企业,如果还没有“踩雷”应当采用措施降低投资比例;对于已经“踩雷”的险企就是积极采取措施,依法主张权利减少损失。长期来看,要强化险企内部的投资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落实,把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中。

朱俊生则认为,即便部分险企投资房地产业失利,短期进行了减持,但考虑到房地产业和险资的属性较匹配,再加上险企构建生态的需要,未来一些险企还是会对房地产业进行投入,因为它符合需求也有其合理性。但朱俊生也强调险企在这方面需要有更为审慎的判断和把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