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6/202206021655167YE2XxrZk6.png

大童保险服务李晓婧:科技赋能新保险人,实现从R型组织迈向K型组织

王永菲 2022-6-2 22:28:41

本报记者 王永菲 北京报道

6月2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2第五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数字化转型竞速之道”的主题,邀请行业专家齐聚线上,共同研讨保险科技的数字创新和变革演进,为中国保险的未来建言献策、共求发展。

大童保险服务执行副总裁李晓婧发表了题为《科技赋能新保险人》的主题演讲,她认为,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保险组织的发展策略正在从R型组织向K型组织升级。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K型组织到来的关键。

从R型组织迈向K型组织

保险行业走过了粗放发展的初级阶段,伴随着202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标志性事件,我国保险业步入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双高”发展阶段。

作为在保险行业工作了26年的“老保险人”,李晓婧亲身体验了保险行业从90年代的大蛮荒阶段发展到“双高”阶段,在她看来,“双高”发展阶段下,保险组织的发展策略正在从R型组织向K型组织升级,经营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从业者结构已经发生非常大的转变。

R型组织由R型繁殖模型演化而来,一些鱼类等微小型生物依靠大量产卵、高生育率来繁衍后代,但是存活率低,产能低。李晓婧认为,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初级阶段实施的人海战术与此类似,中国保险业过去已经有5000万保险从业者,高峰期时同时从业人员甚至达到1000万。而其中大部分保险代理人整体职业素养较低,职业生命周期短。

而K型繁殖模型在生物界中,往往是类似于人类以及自然界中虎狮豹等食物链顶端的大型生物,相对来说优生优育、高存活率,生命周期长以及高产能等特征。

“以欧美日等比较发达的保险市场为研究对象,保险从业者和其全国人口之间的比例大致为1:1000左右,如果中国按照该比例标准,实际上最多200万保险从业者就能够适应当前行业发展。”李晓婧判断指出,在K型模式的重构之下,中国保险行业未来的从业者人数将达到发达保险市场比例之下,从业者职业素养提升,产能超过当前10倍。

“R型策略下的保险从业者多为销售人员,推销模式也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人情单’;而在K型策略之下,保险从业者更侧重于进行咨询服务,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属性,各职位分工协作更加明晰。”李晓婧进一步分析道,通过科技赋能新保险人,把从业者从重复的劳动当中解脱出来,去做更加专业的事情,充分发挥人的价值,这才符合K型策略下保险精英职业发展的诉求。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三步走”

K型策略时代的保险行业,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

在李晓婧看来,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从赋能化到线上化,再到智能化。第一阶段就是使用技术赋能替代密集型职位,在某一环节实现技术赋能,完成效率革命,优化成本,以更少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目前,多数保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实现保险从业者的工作全流程线上化。不仅灵活了工作时间、地点,还能将数据积累到系统当中,优化数据分析。第三阶段是在全线上化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内外部数据的整合,完成数字化重构。

李晓婧强调:“在这一阶段,系统平台会比新保险人更懂自己,比新保险人更懂客户。”

对于新保险人,李晓婧表示:“在大童内部的定位是保险服务顾问,用科技对服务顾问的工作场景进行360度切片。大童的赋能化和线上化已经完成,目前处于线上化向智能化升级过渡的阶段。”

科技对保险行业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传统保险企业需要尽快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在发挥科技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更要牢记“科技向善”,科技才能真正给保险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