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稳增长仍是当前经济工作重点。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会议指出,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12个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看,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对此,会议要求,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地方、部门尚未出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要尽快推出。
“当前,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各地管控措施不断加强,供需两端在持续承压,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在明显加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压力倍增。”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
对此,近期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特别是日前国务院确定了六方面33条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涉及到像减税降费退税支出政策,财政政府采购,民生社保等等方面,可以说财政政策应出尽出,着眼于稳定供给、扩大需求和稳定预期。
“这些政策不仅在宏观层面推动经济稳定,更是在微观层面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特定困难群体,政策有力度,针对性比较强,特别是地方配套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像北京六方面45条政策,上海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等等,都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加快恢复。梳理一下这些政策可以发现,在财政方面相关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这体现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朱玉表示。
中小企业仍面临困难
此次国常会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的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
会议通报,各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数地方出台了配套举措,助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
“截至五月底,全国各省基本都出台了响应国务院33条号召的相关政策,当前经济已经处于缓慢复苏的状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表示。
但同时,督查也发现一些问题。会议要求,地方要结合实际抓落实。聚焦保市场主体、稳岗保就业强化政策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毛振华表示,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其占用的社会资源,不管是资本还是土地都是相对有限的,但却吸纳了很多就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对就业至关重要。
当前,小微企业经济压力仍然很大。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显示,2021年,大部分小微企业在景气线以上,恢复情况较好;进入2022年之后,渐渐落入到景气线以下。从去年5月开始,小企业PMI低于景气线至今,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近期也有下行趋势。
“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在上月环比下降0.6的基础上,环比继续下降0.3个点,低于2021年的统计水平,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其中,宏观经济的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是连续三个月下降,特别是宏观经济的感受指数和综合经营指数均为三个月以来的较大幅度下降。”朱玉表示。
调查显示,成本上升和销售不畅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部分企业反映,免税政策、普惠放贷贴息政策倾向于小规模企业,对于一般纳税人等等企业缺少支持,企业的现金流风险更高、困难更多、社会影响更大。援企稳岗稳就业政策力度不够,房租减免覆盖面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像退税等等政策的落地效果有待提升。
不过,朱玉也表示,近期政策中,财政方面相关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这体现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
“一方面财政原计划1.5万亿留抵退税规模的基础上,预计在新增1420亿元,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新增退税总额大概达到了1.64万亿元;另一方面是覆盖行业范围更广,公平对待受疫情冲击的困难行业。像增值税留抵退税增加了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和修理及其他服务业,包括教育卫生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等一些行业的企业。同时,这次政策节奏更快,退税的节奏更靠前,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的集中返还,有利于尽快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朱玉表示。
此外,政策工具更加多元化,涉及到像减税降费退税支出政策,财政政府采购,民生社保等等方面,可以说财政政策应出尽出。这次国务院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配套政策都体现了政策应出尽出,能出尽出的要求。
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举措。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地方尚未出台配套政策的、部门尚未出台实施细则的,要尽快推出;对这次督查中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该完善的完善。
“目前出台的救助政策有些力度可以更大,彰显中央政府支持企业的决心。比如留抵退税和社保缓缴,这是33条中很重要的两条财政手段。但留抵退税和社保缓缴都属于延期缴纳的形式,回头还是要补缴的,并没有真正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其实一些政策可以放宽期限,放更大的力度,这样能够让社会、企业、居民看得见,能够提振信心。”孙文凯表示。
孙文凯建议,复工复产阶段应以诱导性政策为主。在他看来,诱导性政策比如财政补贴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而不是补贴之前的存量已有的行为,新增扩大产能,新增机器厂房建设可以财政给补贴,退减税也是重要一环,对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不过,他也表示,从中央政策到地方的执行,层层加码现象更多的应该靠协调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倒逼机制来解决,让它更好的促进经济。地方间政策的协调,不仅仅是内部放开就行,比如旅游业和交通运输行业需要跨地区协调才能真正恢复起来,这需要中央的统筹。
展望未来,朱玉表示,伴随着疫情形势逐步明朗和控制,生产生活的秩序将逐步恢复,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下,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将逐步被激发,我国经济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政策优势等中长期的有利条件将再度发挥出作用,经济运行将重回需求回升、供给畅通和预期转好的轨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