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小欧 翟亚男 北京报道
近十年来车市“最冷”4月的寒意没有吹向5月,5月车市逐步回暖,迎来“春风”。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5月,国内多点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尤其是5月下旬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出台多种促进汽车消费的配套政策,极大地活跃了市场。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共同提振,对于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此外,通过汽车行业上下努力拼搏,复工复产节奏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
产销量同比降幅收窄,
经销商压力减轻
中汽协6月10日发布数据,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虽然同比微降5.7%和12.6%,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1.8万辆和955.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6%和12.2%。陈士华在介绍目前汽车工业运行情况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截止到目前,除小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没有复工外,全国的汽车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企业的生产人员流动、物流运输、供应商供货情况均大幅好转,产能逐步爬坡。”
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0.1万辆和162.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0.8%和68.2%,产量同比增长5.2%,销量同比下降1.4%。可以说与上月相比,生产增速由负转正,销售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整体产销已接近正常水平;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9.6万辆和 81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和3.6%。
需要指出的是,5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27.1万辆,同比下降6.7%。1-5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131.3万辆,同比下降9.4%,降幅大于乘用车总体。陈士华指出:“上海、北京等地区属于高端品牌消费的主要区域,此轮疫情影响了短期消费。本次购置税减半政策包容性更大,相信高端品牌市场也会很快恢复起来。”
这股“春风”自然也吹向了承压颇久的经销商们,5月各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有明显的改善。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35.4万辆,同比下降16.9%,环比增长29.7%,5月零售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
《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5月份市场的消费热情明显升高,以北京市场为例,最近一段时间均较为冷清的汽车4S店里,来询问看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如今咨询购车的用户明显增多,之前的一些持币观望的顾客也在5月有了购车意愿,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逐渐恢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5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降幅16.9%,较4月的下降35%改善17个百分点,改善较大,稳产保供举措逐步显现效果。前期的库存状态,加剧经销商端的资金困难,纾困难题较为突出。6月初的终端零售在政策推动下明显走强,预计6月经销商库存将转化为较强零售增量。”
商用车方面,5月产销分别完成22.5万辆和23.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 10.4%;同比分别下降47.0%和50.5%。 陈士华坦言,随着国家基建拉动、复工复产促进、货车车贷延期还本付息等因素影响下,货车市场将会逐步回暖。1-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2.2万辆和142.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4%和41.9%。
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仍出色,
汽车月度出口创年内新高
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在5月份产销表现上仍旧出色。当月产销分别达到46.6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0%。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呈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高速增长,燃料电池汽车增速依旧最为显著;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万辆,分别达到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0%。中汽协方面表示,按照月度变动规律,新能源全年销量或超过500万辆。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明显好于上月,销量环比和同比结束下降,均呈较快增长。当月共销售79.9万辆,环比增长45.1%,同比增长1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2%,占有率比上月下降7.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7.9个百分点。
尽管受到国际物流不畅、国内供给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5月汽车月度出口仍创出年内新高。 当月企业出口24.5万辆,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62.3%;1-5月,汽车企业出口96.9万辆,同比增长44.7%。
结合来看,自主品牌方面新能源发力稳健,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1.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0%。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原因指出:“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的时间早,速度快,这其中离不开政策驱动,从而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合资品牌相对来说在新能源赛道的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了。另外自主品牌在生产研发上做得越来越好,包括外形、关键的技术、服务方面都越来越有竞争力,也更加满足年轻化需求,这都值得外资企业学习。另外合资品牌想要在中国发展新能源赛道,还需要贴近中国市场啊,重视中国消费者,在接近市场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
展未来车市发展,中汽协方面对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终端市场由于正常营业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市场的观望,短期内产销出现了较大的波动。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保经济增长的政策的出台,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正常的经济秩序将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尤其是进入到6月份后,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开始发力,预计6月产销形势将会继续好转。”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