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6/20220616114424Sv8E9YLgyw.jpg

“稳信用”曙光渐现

钟正生 2022-6-16 14:19:23

钟正生

2022年5月新增社融2.7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89万亿元,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1%。

5月社融强劲反弹,核心因素在于疫情防控压力缓和后,经济基本面复苏带来信贷需求恢复,政府债的提速发行亦有直接贡献。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在疫情“深蹲反弹”后,亟需找到新的需求增长点。这一背景下,央行积极推进“稳信用”的诉求仍在,但在以短贷票据助企纾困之后,央行会更加关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动能。

后续看,“稳信用”或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刺激稳信用成色更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二是,发挥结构性工具的撬动作用,尤其是支持绿色贷款投放;三是,加大对房地产领域的“托底”力度。在引导个人按揭贷款投放利率下行的同时,进一步满足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需求,必要时或可调整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三道红线”等政策的相关要求。

“稳信用”曙光渐现

5月社融强劲反弹,“稳信用”曙光渐现。国内疫情形势缓和、多地复工复产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令稳信用曙光出现。2022年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79万亿,同比多增8378亿元,是历年同期新增社融的次高点,仅弱于2020年同期;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5%,相比上月的“冰点”提升0.3个百分点。

5月社融增长的大类结构相对均衡,信贷融资、直接融资、表外融资分别同比多增3659亿、4443亿、810亿,各分项中,仅外币贷款、表内票据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三个分项的增量同比减少。5月社融数据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

一是,社融口径表内信贷新增1.82万亿,同比多增0.39万亿,是历年同期最高的一次。5月并非信贷大月,表内信贷大幅放量,或因部分项目贷款此前受疫情影响延迟,5月逐渐复工复产后加速审批。将1-5月数据合并来看,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同比分别减少1061亿元、829亿元。

二是,政府债加速发行,带动直接融资同比多增,对5月社融构成较强支撑。1)企业债净融资减少108亿元,同比少减969亿元。5月是信用债融资小月,因多数企业去年年报公布后,信用评级需跟踪调整。然而,去年同期城投发债相关监管政策有所收紧,净融资大幅缩量,令基数相对较低。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2亿元,同比少增425亿元。股票市场前期调整幅度较大,新股破发频现,对企业股票融资存在一定干扰。3)2022年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0600亿元,同比多增3899亿元。财政部多次提及,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需在6月底前完成大部分发行,带动了政府债的加速发行。

三是,表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规模放缓,对5月社融也有一定支撑。5月委托贷款压降132亿元,信托贷款压降619亿元,二者相比2021年同期共少减952亿元。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实施力度可能有阶段性的边际松动。1-5月数据合并来看,表外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同比合计少减4267亿元,对社融构成一定的支撑。

不过,表外票据延续“缩量”,而表内票据继续“冲量”。5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了1068亿元,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多减了142亿元。相比之下,5月表内票据达历史高点,很可能挤压了表外票据的投放规模。如将表内外票据合并来看,5月表内外票据融资新增6061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和2017-2021年均值。

2.jpg

1.jpg

“加杠杆”助力企业纾困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历史同期的最高点。企业仍然以短贷和票据“加杠杆”,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部门贷款增量不及去年同期,但相比4月边际有所修复。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9万亿,同比多增3900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多增4100亿元;贷款存量同比增长11.0%,相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具体地:

居民信贷依然偏弱,但受疫情防控趋缓、房贷利率下行、消费刺激政策的影响,边际有所恢复。结构上,5月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34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3379亿元。4月居民“去杠杆”一度引发市场关注,其背后是疫情频发、居民购房和消费意愿不足。5月居民户贷款同比少增3345亿元,相比4月的同比少增7453亿元边际上有改善,或因三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疫情防控趋缓,对消费场景和居民即期收入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二是,地产托底政策积极。除各地区“因城施策”,松绑地产限购限贷相关政策外,金融政策也有积极调整,央行5月13日发文调降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20bp、5月15日引导银行下调5年期LPR贷款利率15bp,将带动个人按揭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刺激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三是,消费刺激政策积极出台。中央层面对于30万元以下、排量2.0以下的燃油乘用车实施阶段性购置税减半,各地区也积极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对居民消费类贷款将有提振。不过,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房价的信心仍显不足,压制着居民大幅“加杠杆”的意愿。

企业端融资同比增量主要源于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1)5月企业短期贷款新增2642亿元,相比2021年、2020年同期分别多增3286亿元、1431亿元。2)票据融资新增7129亿元,相比2021年、2020年同期分别多增5591亿元、5543亿元。3)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551亿元,相比2021年少增977亿元,但相比2020年同期多增246亿元。

5月央行积极推进“宽信用”,对企业贷款的恢复有所帮助。在4月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后,5月央行增加1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额度、新设1000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将对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的资金支持由1%提升至2%。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在“助企纾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方面的积极意义母庸质疑,也是中长期贷款逐渐提升的先决条件。当下中长期贷款需求疲弱的问题虽未解决,但随着经济基本面渐进恢复、央行积极推进宽信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滞后回暖依然值得期待。

M2-M1差值走阔

5月M2与M1增速的差值进一步走阔,侧面体现出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信心不足。M2同比增速上行0.6个百分点至11.1%,M1同比增速下行0.5个百分点至4.6%。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30400亿元,同比多增4800亿;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10.5%,相比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从存款结构来看,造成M1和M2增速走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居民存款继续多增,仅体现在M2的增速中。5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增6321亿元,相比2017至2021年同期平均值也多增了5048亿元,背后是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预防性储蓄增多。

二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量还在高位,仅体现在M2的统计口径中。4月以来资金利率持续低位,近期市场对“资产荒”的讨论再度增多。今年1-5月,非银机构存款累计新增约1.5万亿,相比于2017-2020年的同期均值高出8579亿元,体现出金融市场依然存在资金空转现象。

三是,企业短期现金流可能偏弱。财政留抵退税、缓缴税费等政策托底之下,4月至5月企业部门存款合计同比多增14586亿元,同期财政存款合计同比少增9032亿元,但这并未有效转换至M1增速中。背后的原因可能是:1)经济基本面疲弱下,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偏弱;2)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偏弱,闲置资金可能会更多转为定期存款或金融投资,留待生产经营扩张的短期存款或有减少;3)房地产销售仍在低谷,而地产销售是居民存款“搬家”至企业部门的一大引擎。

不过,财政留抵退税、缓交税费政策的发力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能够保持相对健康。随着疫后经济的恢复,人流、物流的畅通,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也有望逐步好转。

(作者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